菩萨是大乘佛教中追求觉悟、普度众生的修行者。《大智度论》对菩萨的修行境界、行为准则、发心动机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强调菩萨要以慈悲心为根本,发愿救度一切众生,通过不断的修行积累功德,最终成就佛果。六波罗蜜 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种修行方法。论中对每一种波罗蜜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佛教论书。简称《智度论》、《智论》、《大论》、《释论》,亦译《摩诃般若释论》。为论释《大品般若经》之作。传说古印度龙树著,后秦鸠摩罗什译。100卷。卷首所载僧叡之序称:“是以马鸣起于正法之余,龙树生于像法之末,正余易弘,故直振其遗风,莹拂而已。像末多端,故乃寄迹凡夫,示悟物以渐。又假...
大智度初品中十喻释论第十一(第六卷) 大智度初品中佛土愿释论第十三(卷第七) 大智度初品中放光释论第十四之余(卷第八) 大智度初品中放光释论之余(卷第九) 大智度初品中十方菩萨来释论第十五之余(卷第十) 大智度论释初品中舍利弗因缘第十六(卷第十一) 大智度论释初品中檀波罗蜜法施之余(...
《大智度论》主要讲述中道实相,以二谛解释实相之理,发挥般若思想,对《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作出系统解说及论证。论中引经籍甚多,保存了大量当时流传于北印度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为研究大乘佛教和古印度文化的重要资料。同时由于此论所释的《大品般若经》为当时篇幅最大的一部...
复次,有人疑佛不得一切智。所以者何?诸法无量无数,云何一人能知一切法?佛住实相清净如虚空、无量无数般若波罗蜜法中,自发诚言:“我是一切智人,欲断一切众生疑。”以是故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复次,有众生应得度者,以佛大功德、智慧无量、难知难解故,为恶师所惑,心没邪法,不入正道,为是辈人起大慈心...
大智度初品总说如是我闻释论第三(卷第二) 龙树菩萨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 诏译 如《集法经》中广说:佛入涅槃时,地六种动,诸河反流;疾风暴发,黑云四起,恶雷掣电,雹雨骤堕,处处星流;师子恶兽哮吼唤呼;诸天、世人皆大号...
《大智度论》上说:“慈悲是佛道之根本。所以者何?菩萨见众生老、病、死苦,身苦、心苦,今世、后世苦等诸苦所恼,生大慈悲,救如是苦,然后发心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以大慈悲力故,于无量阿僧祇世生死中,心不厌没;以大慈悲力故,久应得涅槃而不取证。以是故,一切诸佛法中,慈悲为大;若无大慈大悲,便...
大智度论卷第二 释初品中总说如是我闻一时 如是我闻,今当总说。 问曰:若诸佛一切智人,自然无师,不随他教,不受他法,不用他道,不从他闻而说法,何以言如是我闻? 答曰:如汝所言,佛一切智人,自然无师,不应从他闻法而说。佛法非但佛口说者是,一切世间真实善语、微妙好语,皆出佛法中。如佛毗尼中说...
大智度论卷第十一释初品中舍利弗因缘 【经】佛告舍利弗: 【论】问曰:般若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法,佛何以故告舍利弗而不告菩萨? 答曰:舍利弗于一切弟子中,智慧最第一,如佛偈说: “一切众生智,唯除佛世尊,欲比舍利弗,智慧及多闻, 于十六分中,犹尚不及一。” 复次,舍利弗智慧多闻,有大功德。年始八岁,诵...
大智度论 白话译.docx,大智度论 白话译(56) 大智度论 白话译(56) 卷第十一 释初品中檀相义 问道人译 摘自中国佛教印经网 复次,以七宝、人民、车乘、金银、灯烛、房舍、香华布施 故,得作转轮王,七宝具足。 (又,用七宝、人民、车乘、金银、灯烛、房舍、香华布施 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