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纷未已,诸君莫作等闲看。 完善 李鸿章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
“仗钺曾登大将坛”出自明代黄子澄的《闻李景隆败绩纪事》。“仗钺曾登大将坛”全诗 《闻李景隆败绩纪事》明代 黄子澄 仗钺曾登大将坛,貂裘远赐朔方寒。出师无律真儿戏,负国全身独汝安。论将每时悲赵括,攘夷何日见齐桓。尚方有剑凭谁借,哭向苍天几堕冠。《闻李景隆败绩纪事》黄子澄 翻译...
“一昨初登大将坛”出自宋代刘学箕的《宴吴侯致语口号》。“一昨初登大将坛”全诗 《宴吴侯致语口号》宋代 刘学箕 一昨初登大将坛,弓刀旗帜簇雕鞍。连营壮士心先服,并塞胡人胆已寒。天上麒麟祥可卜,人间日月老应难。明年枢府为公寿,慷慨还知酒量宽。《宴吴侯致语口号》刘学箕 翻译、赏析...
四、诗史互证的美学价值 诗句通过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将具体历史事件升华为普遍性的人生境遇书写。大将坛的坍塌不仅是军事失败的象征,更隐喻着传统士大夫政治人格的瓦解。这种文学表达超越了对个别人物的悼念,成为记录封建官僚制度终结的史诗性文本,在晚清诗歌史上具有承前启后...
落日旌旗大将坛:李鸿章的最后岁月 中和殿不再是威严禁地 山河被肆意践踏,慈禧还徘徊在路上,开始是见不到人,有了岑春煊和吴永的例子,地方官员们慕名而来,趋之若鹜。他们不仅是为了一睹天颜,还幻想着像岑春煊一样走飞黄腾达的捷径。面圣官员多了,实在排不过来,太监便开启了“付费模式”,直接把慈禧当成...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出自清诗人李鸿章的《临终诗》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出自清诗人李鸿章的《临终诗》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2022 Baidu |由 百度智能云 提供计算服务 | 使用百度前必读 | 文库协议 | 网站地图 | 百度营销 ...
“大将坛荒旧址平”出自宋代刘克庄的《宋侯和灯夕诗再用韵二首》。“大将坛荒旧址平”全诗《宋侯和灯夕诗再用韵二首》宋代 刘克庄近传桂管置行营,想见临淮号令明。书载舞干文德远,曲名破阵武功成。小儿队整遗风在,大将坛荒旧址平。未得军前实消息,强歌安得有欢声。作者简介(刘克庄)刘克庄(...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李鸿章临终诗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西太后带着光绪跑到西安,清廷大乱,无人收拾残局之际,清廷想起了被闲置的李鸿章.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六月十二日,清廷再度授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并连续电催其北上。“每当满清政府...
关山依稀│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1.《罗浮山图》纵78.7厘米横76.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罗浮山在今广东省博罗县西北,据志书记载,因罗山、浮山相会合,故有「罗浮」之称。古来罗浮传为道家修行之地,自宋代苏轼贬谪岭南之后,作诗歌咏,罗浮之名渐为世人知晓。此幅罗浮山图,注明山区各景点,层次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