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听捣衣》是东晋文文学家曹毗(也作曹毘)创作的一首古诗。《玉台新咏》、《艺文类聚》、《古诗纪》、《古诗源》皆存录此诗。捣衣:古代妇女将准备缝制衣服的布帛或已缝制好的衣物,平铺在砧石上捶平。诗文作品中写捣衣,一般都是写闺中人思念远方的丈夫、为他们准备御寒衣服。作品原文 寒兴御纨素,佳人理...
夜听捣衣诗 南北朝 庾信 秋夜捣衣声。飞度长门城。今夜长门月。应如昼日明。小鬟宜粟瑱。圆腰运织成。秋砧调急节。乱杵变新声。石燥砧逾响。桐虚杵绝鸣。鸣石出华阴。虚桐采凤林。北堂细腰杵。南市女郎砧。击节无劳鼓。调声不用琴。并结连枝缕。双穿长命针。倡楼惊别怨。征
最终落脚在“二物感余怀”,转向对自身境遇的思考;刘长卿将重点放在捣衣砧声的渲染上,家家户户的捣衣声,声震天外,让人为之动容,末句捣衣辛勤与寄衣愁思相结合,将生活片段加以浓缩,落脚于“征戍”的主题,扩展“捣衣”的内涵。
夜听捣衣诗,秋夜捣衣声,飞度长门城。今夜长门月,应如昼日明。小鬟宜粟瑱,圆腰运织成。秋砧调急节,乱杵变新声。石燥砧逾响,桐虚杵绝鸣。鸣石出华阴,虚桐采凤林。北堂细腰杵,南市女郎砧。击节无劳鼓,调声不用琴。并结连枝...
《夜听捣衣诗》是北周诗人庾信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侧重从听觉上写捣衣,感想中又掺入“士不遇”的意思,捣衣者本身的表现还不突出。后来谢惠连的《捣衣》描写妇人心情就较细致真切了,而作品的主题也纯是表现妇人了。作品全文 秋夜捣衣声,飞度长门城。今夜长门月,应如昼日明。小鬟宜粟瑱,圆腰运织成...
《秋夜听捣衣》是唐朝作品,作者是杨凝。作品原文 秋夜听捣衣 砧杵闻秋夜,裁缝寄远方。声微渐湿露,响细未经霜。兰牖唯遮树,风帘不碍凉。云中望何处,听此断人肠。注释译文 ①砧zhēn杵chǔ:捣谷物、药物及筑土、捣衣等用的棒槌。借指捣衣声。②裁缝:裁剪缝缀衣服。③牖yǒu:窗户。作者简介 杨凝,字...
夜听捣衣诗,霜天月照夜河明,客子思归别有情。厌坐长宵愁欲死,忽闻邻女捣衣声。声来断续因风至,夜久星低无暂止。自从别国不相闻,今在他乡听相似。不知彩杵重将轻,不悉青砧平不平。遥怜体弱多香汗,预识更深劳玉腕。为当欲救...
夜听捣衣诗庾信〔南北朝〕秋夜捣衣声。飞度长门城。今夜长门月。应如昼日明。小鬟宜粟瑱。圆腰运织成。秋砧调急节。乱杵变新声。石燥砧逾响。桐虚杵绝鸣。鸣石出华阴。虚桐采凤林。北堂细腰杵。南市女郎砧。击节无劳鼓。调声不用琴。并结连枝缕。双穿长命针。倡楼惊别怨。征客动愁心。同心竹叶椀。双...
秋夜,砧杵声声,你是否也曾被这熟悉的音律触动心弦?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首唐代诗人杨凝的《秋夜听捣衣》,感受那份深深的思乡之情。🌟原文欣赏:砧杵闻秋夜,裁缝寄远方。 声微渐湿露,响细未经霜。 兰牖唯遮树,风帘不碍凉。 云中望何处,听此断人肠。🌙译文:秋夜传来捣衣声,那是思妇为远方的游子缝制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