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朴夏苓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具有理气化湿、疏表和中、清热利湿、宣畅气机以及调节胃肠功能等多种功效,广泛用于湿热、脾胃不和引起的不适症状。以下是其具体作用解析:1. 理气化湿藿香和白蔻仁等芳香化湿药物搭配厚朴、半夏等药材,能够有效调理气机,化解体内湿邪。适用于湿邪困阻中焦所致的胸闷、乏力、食欲不...
除了生薏米淡渗利湿以外,藿朴夏苓汤中还有茯苓、猪苓、泽泻,增强了下焦淡渗利水的作用,三仁汤中通草淡渗利水,滑石、竹叶清热利湿。因此三仁汤有清热利湿的作用,而藿朴夏苓汤没有明显的清热作用。如果把藿朴夏苓汤和三仁汤做一个比较,我们会发现它们用药上的一些不同。三仁...
中医诊断:腹痛(湿热蕴脾,湿重于热证)治法:宣通气机,燥湿利水处方:藿朴夏苓汤加减藿香10g 厚朴12g 半夏10g 茯苓10g白豆蔻6g 薏苡仁30g 杏仁10g 通草6g神曲10g 枳实10g。6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餐后温服。二诊:03月20日,药后腹胀减轻,辰下症见:腹胀闷痛,双目干涩,口...
今日为大家介绍一方 —— 藿朴夏苓汤。此汤常被忽视,提及清三焦湿邪,众人多知晓三仁汤,对藿朴夏苓汤却知之甚少,下面一同来剖析其组成。其组成与三仁汤有诸多相似之处。其中也运用了 “三仁”。杏仁可宣肺,开启上焦,使湿邪能通过皮毛向外发散;白蔻仁能够健脾利湿,促使中焦正常运转,且方中加了茯苓,进一步...
若出现这些症状,且经中医诊断为湿温初起,藿朴夏苓汤或许能发挥作用,为你缓解不适。使用方法 古代用法:古人先用通草煎汤代水,然后用这个特制的水来煎煮其他药材。这种独特的煎煮方法能让药材的有效成分更好地融合,发挥出最大的药效。煎煮好后,按照医生的嘱咐服用即可。现代用法:现在一般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将...
藿朴夏苓汤来源于《感证辑要》,药物由藿香、川朴、姜半夏、赤苓、杏仁、生薏苡仁、白蔻仁、猪苓、淡豆豉、泽泻、通草组成,用于湿瘟初起,身热恶寒、肢体困倦,胸闷口腻,舌苔薄白,脉濡缓。 藿朴夏苓汤用药以燥湿芳化为主,开宣肺气,淡渗利湿为辅,与三仁汤结构略同,但是利湿作用更强,全方用药兼顾了上、中...
藿朴夏苓汤是无名古方,源自《医原》,后来根据《感证辑要》记载命名。此方剂具有芳香化浊、行气渗湿、疏表和中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湿温初起、身热恶寒、肌肉烦疼、胸次痞闷。详情» 胃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黄汉超主任医师内科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五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
【古典医方】藿朴夏苓汤:出自清代石寿棠的《医源·湿气论》, 方中虽未用清热药, 但因其可分消上下, 使湿去而热无所依, 契合“湿去热孤”之法则, 故治疗湿热之邪所致疾病疗效显著。 现代临床诸多医家也常用藿朴夏苓汤治疗湿热为患的疾病, 如盛生宽等运用藿朴夏苓汤治疗湿热导致的胃炎、乙型肝炎、胆囊炎...
病证分析:①上腹饱胀,食欲不振,为湿浊阻滞,脾胃运化不利。②隐痛者,乃气机为湿邪阻滞不畅而致。③舌质红,可见胃阴已伤。证属阴虚气滞湿热,治以清化湿热,兼顾胃阴不足,方选藿朴夏苓汤加减。处方:太子参15g,白芍药15g,炙甘草5g,厚朴10g,苍术10g,藿香10g,陈皮6g,半夏10g,炒薏苡仁30g,茯苓12g,麦芽20g...
藿朴夏苓汤主要具有解表化湿、调节气机、消肿利水的功效。其副作用可能会引起过敏症状、刺激胃肠道、增加肝肾代谢负担等。详情如下: 1.功效。 (1)解表化湿。藿朴夏苓汤属于一种药膳,其中含有藿香、白蔻仁、厚朴、半夏等能够燥湿运脾,改善体内各种湿热内蕴引起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