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中医科学院王永炎院士、王忠教授团队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陈韵岱教授、董蔚教授团队合作,协同华大基因研究院、东南大学及全国31家医院,历经10年完成了国家“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课题——丹红注射液Ⅳ期临床试验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杂志旗下的《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影响因子:18.187)。该研究证实了...
参白颗粒是由苦参、白花蛇舌草、党参和麸炒白术等组成的中药复方,基础研究证实其具有良好的抑制CRA发生及发展癌变的作用。 近日,南京中医药大学程海波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凌亭生主任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循证医学中心李玲副研究员作为...
1.中药复方研究状况 由于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复杂性,使得在揭示其配伍的科学内涵和作用机制、物质基础上存在很多困难,因此探讨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研究的方法学,成为当今学术界瞩目的焦点问题。中医药工作者对中药复方的药效学与配伍规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血府逐瘀汤、生脉散等复方的拆方分析与药理学研...
目前,中药复方研究的现状和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药复方研究的现状。 中药复方研究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方法不统一:中药复方研究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化学、药理学、中药学、临床医学等,因此研究方法相对比较复杂且不统一。 (2)研究对象多样化:中药复方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临床使用的中药...
传统中医认为,中药复方的组方应遵循辩证论治的原则,即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病机,选择具有相应药性和功效的中药材进行组方。因此,研究者在初步确定复方组方时需要注重对患者的病情以及中药材的属性和药效进行准确定位。 2.中药复方的药效评价:中药复方的药效评价是研究中药复方疗效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的中药复方的药效...
1)阐明复方的作用机制:复方作用的原理,可用药理学方法加以阐明。例如生脉散对动物实验性休克具有强心、升压作用。发现其强心作用系由于兴奋心肌的β受体,改善缺血心肌的合成代谢,抑制心肌细胞膜ATP酶活性,改善心肌细胞膜对某些阳离子的主动转运,并使心跳复搏等。这完全符合传统记载的益气养阴敛汗固脱的功能。
配伍后复方中的成分远比单独每一味药材来的复杂,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重点看于2024年2月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上面的一篇中药复方对于缓解部分癌症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的研究内容,这篇研究也非常有意思的关注到了复方配伍后形成的N-QY305纳米小颗粒对调节皮肤和结肠组织中CXCL2的表达从而缓解由于癌症治疗带来的皮肤和腹泻...
中药复方药理研究主要包括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两个方面。动物实验是指将中药复方应用于动物体内,观察其生物学效应和药理作用。体外实验是指将中药复方应用于体外,通过观察其对细胞、组织或有机体的影响,从而了解其药理机制。 在动物实验方面,研究中药复方的药理作用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首先是通过检测中药复方对疾病...
区别于其他经济作物或粮食作物研究关注的对象是单一物种,中药研究的另一个特色便是复方研究,这也与西药的作用方式存在巨大差异。传统的复方中包含两味或以上的药材混合而成,而这种混合并不是简单的加和,而是通过不同的配伍方式“君臣佐使”来达到药效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