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药和解毒药的广泛应用,是壮医的重要诊疗特色和突出贡献,许多药物同时成为著名的中药。例如《后汉书·马援传》载:“出征交趾,土多瘴气”,因常服苡仁而能防治瘴疾,后带回中原。苡仁一直是壮医常用药,也是常用中药,盛产于壮族聚居的百色地区各县。在贵县罗泊湾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铁冬青、金银花等壮医常用...
有资料记载:三七由于主产于广西壮族聚居的田阳、田东、那坡、德保、靖西一带,且昔日商贾、药商的交易多集中于田州一带,故又名“田七”。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称:田七“生广西南丹诸州番峒深山中”“此药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
53岁的壮族药农农启尚10日一早,用车载着岩黄连、百部、鸡血藤等中草药来到广西靖西市区“赶圩”,摆摊出售自采的道地药材。当天,靖西壮族端午药市“火爆”登场,来自中国及越南的药商、药农纷纷前来赶集,再现百草集市川流不息场景。“这些中草药都是我从山上采回的,它们有着独特的药用价值和功效。”农启尚是...
除此之外,壮族人还使用龙胆草、黄药子等植物来治疗不同的疾病。这些植物在壮族古老的传统医药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二、动物药物 除了植物药物外,壮族传统医药还使用动物药物。壮族人相信某些动物的器官和部位具有治疗和保健的功效。他们使用动物的骨骼、皮肤、肌肉、内脏等部分来制作药物。例如,壮族人民相信熊胆可以...
壮族在历史上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壮医药主要以师徒授爱、口耳相传等形式流传于民间。器具、制品及作品 壮医医疗工具如针(挑针、陶针、金针、火针、麝香针、梅花针等等)、药线、瓷碗、骨弓、药锤及熏蒸、药物敷贴、药佩、药刮、牛角、竹罐;壮药如肉桂、八角、薏苡仁、罗汉果、珍珠、蛤蚧等2000多种;壮医防病...
壮族医药学-用药习惯: 壮药属于发展中的民族药,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基本上处于民族药和民间药交融的状态。壮族居住区地处岭南亚热带地区,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由于壮族人早有喜食蛇、鼠、山禽等野生动物的习俗,因此动物药应用较为普遍,民间历来有“扶正补虚、必配用血肉之品”的用药经验。因此壮药中动物药占有相...
目前,广西的中成药产业已初具规模,如正骨水、云香精、中华跌打丸、金鸡冲服剂、鸡骨草丸、炎见宁、三金片、百年乐、大力神等,都是在壮医验方秘方或其他民间单方、秘方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 壮医的特色疗法主要有目诊、壮族药竹筒拔罐、竹筒梅花针刺法等。
壮医壮药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在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祖国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远古时期便萌发了壮医壮药,居住在广西地区的壮族先民们,为了生存和繁衍,便积累了与疾病做斗争的一些有效方法和药物。壮族地区也曾流传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到秦汉时期壮药种类已相当丰富,有植物药、...
壮族植物药歌诀 风尾草,腹泻、肝炎少不了。三叉苦,解毒消炎有好处。有了千里光,不怕身生疮。射干煎成汤,咽痛、肝炎是良方。南板蓝根,病毒疾患可治本。草鞋根又叫地胆草,清热解毒少不了。救必应,消炎止痛用之灵。淡竹叶,利尿消炎又退热。马鞭草,淤血消炎用了好。律草和竹林标,发热炎症均可消。大叶桉,外用消毒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