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原始社会,生产、生活条件低下,人们不得不抱团取暖,土地属于氏族、部落公有,个人没有土地,增人可能会增加公有开垦土地的数量,但是不会有家庭、个人增人增地,减人减地的情况。 2、在奴隶社会,土地属于君主,分封给奴隶主,大多数人没有土地,家庭、个人也就不存在增人增地,减人减地的情况。 3、在封建社会...
现如今,存在着一种观点:“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这一观点认为,对于新增人口来说,分配土地是...
但是,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对自己拥有所有权的集体土地,不得获取任何经济收益的同时,目前的政策宣示是第二轮土地承包家庭不仅可以继续无偿使用集体土地,而且特别强调可以“自愿有偿流转”,这就把增人增地减人减地打乱重分之路彻底堵死了,因此,增人增地减人减地打乱重分绝无可能。二、经济上绝无可能增人增地减...
一.新增人口可以确权登记在新证书上 我国土地承包法规定,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人口增加了,承包土地不能调整。但作为家庭成员的新出生人员,是否也应登记在这次确权登记的新权属证书上呢? 二轮承包期内的新增家庭成员,虽没有承包地,但也一并作为共有人,登记在新的证书上。 二.全家迁出仍给予登记颁证 承包期内...
2019年国家再次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并明确“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并提出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且“长久不变”。随着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类先进农业机械应用在农业生产当中。未来,土地流转、适度规范、相对集中、规模化、现代化、科学化必将成为农业发展大方向。土地流转、土地集中,...
减人不减地不是绝对的,增人不增地更是这样。实际上,国家政策鼓励村集体以各种可以实行的方式使新增人口获得土地。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种途径获得。(1)各种退出收回的土地。相关政策规定,以上4种应当退出的土地和一些农户自愿退出的土地,要严格用于解决人地矛盾,分配给未取得土地的新增人口。因此,这是新增...
实践中,“增人增地,减人减地”主要是针对粮田,如果当地是果园或林地,产权还是有保障的。 总之,“增人增地,减人减地”的问题与弊端是客观存在着的,只不过学者专家们给出的原因解释不太符合实践,特别是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出发的理由太牵强。不管怎样,实践中需要“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探索,以规避...
《通知》要求稳定机关单位招录毕业生规模,事业单位出现的空缺岗位主要用于招聘毕业三年内的毕业生,支持国有企业一次性增人增资政策,明确安排特岗教师计划900人、“三支一扶”计划600人、大学生征兵计划8000人以上、西部计划1000人以上。募集不少于3万个就业见习岗位,对吸纳就业见习人员的单位按规定给予见习补贴。对...
试点工作早已启动。早在2017年10月,十九大报告就明确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的原则。此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农业农村部分别在不同的文件中对试点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成为多个试点地区的共识。
1.公平性问题“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田”的做法,从公平性的角度来看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新增的人口同样是农村的居民,他们也应该享有分配土地的权利。如果只给部分人口分配土地,而忽略了其他人口,这将导致土地分配的不公平。同样地,如果减少的人口仍然占据着土地,而其他人口无法获得土地,这也将导致土地利用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