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姑且把《墓主记》的创作年代定为汉宣帝时期,至于所谓“三十八年”,那也许是《墓主记》的作者在编写故事时为了强化真实性和引人入胜而杜撰的,如同我们讲故事时常常会说“很久很久以前”那样。
放马滩秦简《墓主记》记载的是战国时期一名大梁人“丹”的故事,故事本身在现今看来并不算新奇,但迄今为止可以称得上是我国第一篇“志怪作品”,远早于《搜神记》,主要描述了主人公“丹”为人、为何而死、司命神灵、亡者魂灵的状态与禁忌、如何会“死而复生”。 少司命……好漂亮 如在上一文提到过,商周时对待“鬼...
《墓主记》是⼀⾸叙事诗,但偏重于抒情,因为诗中丹的活动极为简单,作者的重点放在⼈物形象的塑造上,放在氛围的营造和对⼈物本质的揭⽰上。⼈死不能复⽣,但⾼贵的精神可以永存。丹的精神实质是保家卫国,英勇杀敌,严于律⼰,不放纵⾃⼰。在国家⾯临危难的时候,⼈们呼唤英雄,这就是丹...
摘要<正>一、问题的提出甘肃天水放马滩1号秦墓曾出土460支竹简,并在《文物》1989年第2期"发掘报告"中公布。(1)其后,李学勤先生对"发掘报告"中称为《墓主记》的数支竹简简文,亦即M:14·墓1、2、3、4、5、7各简文字做了释读和研究,认为其内容涉及一则生命复活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收藏 分享 被引 浏览 更新...
《墓主记》原文—— 八年八月己巳,邸丞赤敢谒御史:大梁人王里樊野日丹报(?):今七年,丹刺伤人垣雍里中,因自刺殹(矣),弃之于市,三日,葬之垣雍南门外。三年,丹而复生,丹所以得复生者,吾犀武舍人,犀武论其舍人尚(掌)命者,以丹未当死,因告司命史公孙强,因令白狐穴屈(掘)出丹,立墓上三日,因与司命史...
作为业余爱好者,之前并不知道还有《墓主记》这类春秋战国时期普通人视角的资料,现在既然发现,就作为对先秦两汉鬼神观的补充吧,同时还会参考另外两个涉及“神鬼”的文献。 山海经 放马滩秦简《墓主记》记载的是战国时期一名大梁人“丹”的故事,故事本身在现今看来并不算新奇,但迄今为止可以称得上是我国第一篇“志怪作品...
志怪小说中国墓主专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字记录天水市甘肃省竹简秦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出土的四百六十枚秦简,因时代早,保存完整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其中数枚竹简依内容被定名为《墓主记》.近日有关专家指出,这些竹简堪称迄今为止中国最早文字记录的志怪小说.VIP江海纵横...
民間信仰與中國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民國 8 3 年 4 月甘肅天水放馬灘〈墓主吉巳〉泰筒所反映的氏俗信仰初探*李是已祥中國文化大學史學象一、天水放烏灘泰筒之出土1986 年3 月 , 甘肅天水市小朧山放馬灘護林 站在 修建房 舍時 , 發 現古墓葬章。隨後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即派專家前往探勘、發掘。發掘工作...
《墓主记》原文—— 八年八月己巳,邸丞赤敢谒御史:大梁人王里樊野日丹报(?):今七年,丹刺伤人垣雍里中,因自刺殹(矣),弃之于市,三日,葬之垣雍南门外。三年,丹而复生,丹所以得复生者,吾犀武舍人,犀武论其舍人尚(掌)命者,以丹未当死,因告司命史公孙强,因令白狐穴屈(掘)出丹,立墓上三日,因与司命史...
摘要:一、问题的提出甘肃天水放马滩1号秦墓曾出土460支竹简,并在《文物》1989年第2期"发掘报告"中公布。(1)其后,李学勤先生对"发掘报告"中称为《墓主记》的数支竹简简文,亦即M:14·墓1、2、3、4、5、7各简文字做了释读和研究,认为其内容涉及一则生命复活类型的“志怪故事”,与《搜神记》中的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