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输 [ jūn shū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jūn shū ] 1.汉武帝实行的一项经济措施。在大司农属下置均输令﹑丞,统一征收﹑买卖和运输货物。 2.北宋王安石新法之一。于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实行,授权主管六路财赋和茶﹑盐﹑矾﹑酒税的发运使,凡朝廷所需之货物,尽量在廉价处或近地收购...
均输 成语(Idiom):均输发音(Pronunciation):jūn shū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均等地分配输赢,公平竞争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均输指的是在竞争或比赛中,各方公平地分配输赢,没有明显的优势或劣势。它强调公平竞争,不偏袒任何一方。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均输常用于形容竞争双方实力相当,竞争结果不确定的...
是解决粮食供应问题。改革的途径,是扩大购买。均输法之“输”并不是运输,实乃输纳、供应之谓。宋神宗所言:“《禹贡》纳粟纳秸,此即均输之意”,点明了均输法的本义。均输法是对东南漕粮供应制度的变革,是属于政府消费性购买范畴的问题,与漕运制度本身并无多少联系。它的着眼点是漕粮,而不是漕运。
正确答案:所谓均输,即由国家统一征购,运输货物。汉武帝时,由大农令在各地设均输官,将应该运输到长安的货物,运输到异地出售,再在异地购买货物,于他地出售。通过均输法的实施,汉政府财政收入得到了增长,同时也打击了大商人的垄断行为。 所谓平准,即由国家平抑物价。汉武帝时,大农令在中央设平准官,按照长安的物价,将...
汉朝实行盐铁官营三年后的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桑弘羊担任大农丞,开始设置均输以通货物。 那么,什么是均输呢? 当时,汉朝的各个地方郡县每年都上贡一些特产到长安。问题是,汉朝的疆域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很多偏远地区的特产运输到长安就非常耗费人力、物力。而且,有些特产是有保质期的,比如说岭南的荔枝,这些东西千...
junshu-pingzhunlun均输、平准论 中国古代思想家为解决贡物运输和物价管理而提出的思想和政策措施。均输 原意为“齐劳逸而便贡输”(《盐铁论·本议》)。西汉元鼎二年(公元前115),桑弘羊任大农丞时创行试办。到元封元年(前110),他升任治粟都尉兼领大农令后,大力推行。当时,各郡国诸侯都必须把本地的土特...
均输,汉语词语。拼音是jūnshū,指中国西汉的一项财政措施。由桑弘羊制定。原意为齐劳逸而便贡输;北宋·王安石新法之一;明末的苛税之一;古代仓名;古代算法。九章算术:九章算术,数学书。《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作者不详。西汉早期数学家张苍、耿寿昌等对它进行过增补删订,三国曹魏时期刘徽为...
西汉的均输和平准:国家做庄、实行统购统销! 田间地头 我国古代对商业和物流的研究确实很早,平、准两字最早出现在《管子》这部成书于战国时代的著作。 为进一步弥补财政赤字、支撑对匈奴和西域的战争、维持庞大的官僚体系,公元前115年汉武帝任命孔僅为大农令、桑弘羊为大农丞,推行均输法、平准法。
均输指调剂运输,是汉武帝时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元封元年(前110),由大农令桑弘羊提出并在全国推行。均输法主要是针对各郡国输送贡物入京烦难,农民的劳役负担沉重以及贡物在运输中损坏和变质等问题提出的。各郡国设置均输官吏,令工官造车辆,加强运输力量,各郡国应交的贡品,除特优者仍应直接运送京师外,一般贡品则按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