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田含义解释 均田[ jūn tián ] ⒈ 汉代按等级分赐田地的制度。 ⒉ 北魏至唐中叶计口分配土地的制度。 什么是均田引证解释 ⒈ 汉 代按等级分赐田地的制度。 引《汉书·王嘉传》:“詔书罢菀,而以赐 贤 二千餘顷,均田之制从此堕坏。”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自公卿以下至於吏民名曰均田,皆有顷数,於...
均田 [ jūn tián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jūn tián ] 汉代按等级分赐田地的制度。 北魏至唐中叶计口分配土地的制度。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大家还在搜 龟田 均田令和均田制 均田是什么意思 唐朝均田制的主要内容 唐代均田制的特点 均田制介绍 ...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均田是指将土地均等分配给农民,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公平利用和农民的共同富裕。这个成语源于中国古代社会对土地分配的一种制度,旨在保障农民的权益和社会稳定。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均田常用于描述公平分配资源的情况,也可用于指责不公平的分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表达对公平正...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均田制。均田制 均田制,顾名思义平均分配土地,即国家按人口分配土地的一种制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让人人拥有土地,而均田制所分配的土地一般来源于荒地与无主之地。当然为了避免激发阶级矛盾,均田制的均田并不是完全的平均,它的平均也是有限度的,首先它并未主观上强行征用当时地主等私有土地,...
北魏均田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兴起有着内在的必要性。战乱导致的农业经济衰败和财政窘迫,以及豪强贵族的土地兼并和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从社会内部汇聚成为一股总的力量,迫切需要北魏采取有效的措施—均田—把国家的无主土地、荒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并遏制豪强对土地的兼并,实现“力业相符...
大唐盛世解析:均田制..大唐盛世有着巨大的国力作为支撑,而这种强大国力的积累就来源于府兵制、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均田制最早源自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唐初将这一制度推到高峰。唐律规定,女子不授田,男子授予永业田20亩,口分田80亩,
(1)均田制。内容:唐朝均田令规定,18岁以上的男子受田100亩,其中,20亩称永业田,可留给子孙耕种;80亩称口分田,受田人死后要交还国家。永业田和口分田,一般不许买卖。还受给相当数量的永业田、职分田给贵族官僚。作用:均田制使农民得到一定土地,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2)租庸调法。内容:受田男子每年向国...
均田制,即封建王朝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土地为国有制,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地主阶级的土地并不属于均田范围。从北魏太和九年(485)政府颁布均田令开始实施,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到唐建中元年(780)废弛,前后约三百年。发展:一、北魏。太和九年(485年)颁布实行“均田制”的诏令:1...
唐代均田制的主要规定如下:土地分配原则:按照人口数分配土地,成年男子每人授田一顷(相当于100亩),女子减半。土地种类:授田分为水田和旱田,水田每人授一顷,旱田每人授70亩。授田对象:主要是自耕农,包括一般农民、官吏(在特定条件下,如没有官职、勋位时)、士兵等。授田条件:需年满18岁;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