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汉语_均田制: 中国古代一种分配土地和交纳赋税相结合的制度。北魏于公元485年颁布均田令,规定农民按人口、官吏按等级分配无主荒地,并向国家纳租调。此后在授田对象、授田年限、赋役等方面多有变化,至唐中叶止。
均田制是中国古代北魏至唐中期实行的土地分配制度,核心是政府将无主土地按人口分配给农民耕种,以缓解土地兼并、促进农业生产并强化中央集权。这一制度历经北朝至隋唐的演变,最终因人口压力与土地兼并加剧而崩溃,但其对农业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影响具有深远历史意义。 一、基本定义与起源背景 均田...
均田制含义解释 均田制 [ jūn tián zhì ] ⒈ 中国古代一种分配土地和交纳赋税相结合的制度。北魏于公元485年颁布均田令,规定农民按人口、官吏按等级分配无主荒地,并向国家纳租调。此后在授田对象、授田年限、赋役等方面多有变化,至唐中叶止。 均田制是什么意思词典解释 ...
均田制是中国北魏至唐代官田分配 的一种方式,地主阶级的土地并不属于均 田范围。北魏孝文帝于太和九年(485 年)颁布均田令并开始执行。唐德宗建中 元年(780年),实行两税法,均田制被 废止。 结果一 题目 均田制 答案 均田制,即封建王朝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土地为国有制,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地...
均田制与租庸调制均田制是唐朝前期的主要土地制度,租庸调制是与之相适应的赋税制度。武德七年(624),高祖李渊颁布均田令和赋税令,标志着这两种制度的确立。(1)均田制。唐制:丁男(二十一岁至五十九岁)、中男(十六岁至二十岁)可授田一百亩,其中八十亩口分田,二十亩永业田,口分田不许买卖,丁男老(六十岁以上...
均田制是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是孝文帝改革中的开创性举措。其具体做法为,封建王朝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土地为国有制,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地主阶级的土地并不属于均田范围。 均田制的实施,一方面肯定了土地的所有权和占有权,减少了田产纠纷,有利于无主荒田的开垦,解放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力,从...
北魏拓拔氏开创的以均田制为代表的土地法律制度,不仅成为当时解决大量无主荒地与广大无地流民结合问题的有效措施,而且也为其后的北齐、北周及隋、唐各代政权所继承沿用,成为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三百年之久的重要土地立法。 西晋永嘉之乱后,北方满目疮痍 均田制的实施,一反西汉以来以大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中心的土地权利...
均田制 均田制,顾名思义平均分配土地,即国家按人口分配土地的一种制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让人人拥有土地,而均田制所分配的土地一般来源于荒地与无主之地。当然为了避免激发阶级矛盾,均田制的均田并不是完全的平均,它的平均也是有限度的,首先它并未主观上强行征用当时地主等私有土地,又比如均田制中还规定拥有...
(1)均田制。内容:唐朝均田令规定,18岁以上的男子受田100亩,其中,20亩称永业田,可留给子孙耕种;80亩称口分田,受田人死后要交还国家。永业田和口分田,一般不许买卖。还受给相当数量的永业田、职分田给贵族官僚。作用:均田制使农民得到一定土地,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2)租庸调法。内容:受田男子每年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