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氏体回火组织 马氏体回火组织的主要特点是硬度高、强度高、韧性低,通常用于制造高硬度的刀具和齿轮等机械零件。该组织由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通常在250℃至400℃温度范围内进行回火处理。 二、沿晶回火组织 沿晶回火组织是指回火使金属材料中的晶界处发生变化,该组织的主要特点是硬度低、强度低、韧性...
低温回火又称“消除应力回火”。回火温度范围为150-250摄氏度,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回火一般不单独使用,在零件淬火处理后进行回火,主要目的是消除淬火应力,得到要求的组织,回火根据回火温度的不同分为低温、中温和高温回火。分别得到回火马氏体、屈氏体和索氏体。简介 低温回火主要应用于高碳钢和高碳合金...
(1)共析钢淬火后在回火过程中的组织转变过程主要包括: ①马氏体中碳的偏聚:当回火温度在20~100℃时,马氏体中过饱和的C、N原子向微观缺陷处偏聚。 ②马氏体分解:当回火温度超过80℃时,马氏体开始发生部分分解。 ③残余奥氏体转变:在20~700℃,钢中的残余奥氏体也发生分解,转变为珠光体或贝氏体或回火马...
1回火马氏体 高碳钢在150-250℃低温回火,得到回火马氏体组织。回火马氏体光学显微镜下呈暗黑色片状组织,比淬火马氏体易受腐蚀。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片状α相内分布着薄片状ε碳化物,两者保持共格关系。低碳板条状马氏体低温回火后,只是碳原子的偏聚,与淬火马氏体没有显着差别。 2回火屈氏体 在350-500℃...
【答案】:低温回火(150-250度)低温回火所得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其目的是在保持淬火钢的高硬度和高耐磨性的前提下,降低其淬火内应力和脆性,以免使用时崩裂或过早损坏。它主要用于各种高碳的切削刃具,量具,冷冲模具,滚动轴承以及渗碳件等,回火后硬度一般为HRC58-64。
回火是工件淬硬后加热到Ac1(加热时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的开始温度)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回火一般紧接着淬火进行,其目的是:(a)消除工件淬火时产生的残留应力,防止变形和开裂;(b)调整工件的硬度、强度、塑性和韧性,达到使用性能要求;(c)稳定组织与尺寸,保证精度;...
回火过程组织转变的五个阶段 1.马氏体分解 在回火初期,马氏体组织开始分解,析出渗碳体或碳化物。这一过程是通过固态相变进行的,马氏体中的碳原子逐渐向碳化物中迁移,使马氏体中的碳含量逐渐降低。 2.碳化物聚集长大 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碳化物开始聚集长大,形成一定大小的碳化物颗粒。这个过程会继续进行,直到达到某...
1.在150~250℃进行的低温回火工艺,所得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基本保持了马氏体的高硬度、高耐磨性,同时提高韧性,降低内应力。主要用于刀具、模具、量具、滚动轴承、渗碳体或表面淬火的零件。 2.在300~500℃进行的中温回火工艺,所得的组织为回火托氏体,硬度约为35~45HRC。中温回火后具有高的弹性极限和屈服点,...
碳钢的回火转变过程及回火组织: 1、马氏体中碳原子的偏聚,组织为淬火马氏体+残留奥氏体,与淬火组织相同 (马氏体中的碳含量是过饱和的,当回火温度在100℃以下时,碳原子可以做短距离的扩散迁移。在板条马氏体中,碳原子偏聚在位错线附近的间隙位置,形成碳的偏聚区,降低马氏体的弹性畸变能。在片状马氏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