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火时组织变化的四个阶段 1.回火的概念 回火,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的感觉?其实,它就是对金属材料进行的一种热处理,主要是为了消除内应力,改善韧性,增加可加工性。说白了,就是让那些原本硬得像石头的金属,变得柔韧一点,好让它们在后续的加工中不那么“倔”。想象一下,像是给钢铁做个“SPA”,让它们放松...
简述钢在回火时四个阶段的组织变化情况。 第一阶段(室温~250℃):马氏体中的过饱和碳原子析出,形成碳化物FexC,得到回火马氏体组织。第二阶段(230~280℃):马氏体继续分解,同时残余奥氏体转变为过饱和固溶体与碳化物,得到回火马氏体组织。第三阶段(260~360℃):马氏体继续分解,碳原子继续析出使过饱和α固溶体转...
1.在150~250℃进行的低温回火工艺,所得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基本保持了马氏体的高硬度、高耐磨性,同时提高韧性,降低内应力。主要用于刀具、模具、量具、滚动轴承、渗碳体或表面淬火的零件。 2.在300~500℃进行的中温回火工艺,所得的组织为回火托氏体,硬度约为35~45HRC。中温回火后具有高的弹性极限和屈服点,...
回火时,珠光体组织通常能保持稳定,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然而,由于回火过程中碳原子的析出和扩散,珠光体的数量可能会减少。这是因为部分碳原子会从珠光体中析出,形成独立的碳化物颗粒,导致珠光体体积的减小。不过,这种变化对钢材性能的影响相对较小。 综上所述,钢回火后的组织变化主要包括马氏体转变为回火马...
高碳钢经过正常淬火和回火处理后,其组织发生显著变化。淬火主要形成马氏体组织,提高硬度和强度;回火则使马氏体分解、残余奥氏体转变、碳化物析出,从而改善韧性并消除内应力。这些组织变化对高碳钢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使其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
不同温度回火后的晶体组织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下面将对其进行简要描述。 在低温回火(低于200℃)时,金属材料的晶体组织变化相对较小。在这个温度范围内,金属的内部结构并未发生显著改变,其晶体结构仍然是相对有序的。通过低温回火处理,可以消除金属在高温下产生的部分内应力,并稍微提高其硬度。 在中等温度回火(200...
碳素钢淬火后在不同温度下回火时,组织将发生不同的变化。由于组织变化会带来物理性能的变化,而不同的组织变化,物理性能的变化也不同。通常根据物理性能的变化把回火转变分成四种类型。 第一类回火转变:M分解为回火M,80~250℃;高碳片状马氏体随回火温度的升高,马氏体分解可分为两相式分解和连续式分解(单相分解)两...
含碳量超过0.5%的碳钢或低合金钢,淬火后总有少量残余奥氏体存在,在200-300℃范围内回火时,残余奥氏体分解为过饱和α固溶体和薄片状ε碳化物的复相组织,二者保持共格,一般认为是回火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研究证明,残余奥氏体的转变与过冷奥氏体转变一样,也是一个形核和长大的过程,转变生成贝氏体后也出现浮凸...
低温回火作为一种热处理手段,能够在较低温度下对接头组织进行微调,使其内部组织更加细化和均匀。这种细化的组织结构有助于提高接头的机械性能,减少应力集中和裂纹萌生的风险。 二、低温回火对焊接接头性能的提升 1. 强度提升:低温回火能够消除焊接过程中产生的部分残余应力,同时使接头的...
高速钢回火后,其组织变化显著。高温促使碳及硬质合金元素与基体原子交换,形成镁慢针状碳化物,均匀分布于铁素体基体中,增强了钢的强度和硬度。同时,部分奥氏体得以保留,与碳化物协同作用,提升了钢的韧性。此外,铁素体晶粒得到细化,进一步增强了韧性。在性能方面,回火使高速钢的硬度和强度有所提升,但需在两者间找到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