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有”是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反馈 收藏
【四有】(梵catva^ro bhava^h!)‘有’,表存而不亡之义。五蕴和合的有情虽轮回生死,却常在三界,故分一期生命为四而称四有。(1)死有(梵maran!a-bhava,藏h!chi-bah!I srid-pa)︰指临终的一刹那。《杂心论》卷九称之为坏有。(2)中有(梵antara^-bhava,藏bar-ma doh!I srid-pa)︰介于今世...
“四有”是什么?答案 四有1)“四有”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2)【四有】[出宗镜录]因果不亡曰有。谓众生作业感果。果必由因。因果相酬。则有生死。既有生死。必有色身。既有色身。必经中阴。轮转不息。则成四有。(中阴者。谓人初死之后。未会托生。故名中阴。)一生有谓从中阴来托母胎。一念识...
四有公民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以便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育“四有”公民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素质、...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培养 “四有”社会主义公民。“四有”指的是什么?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正确答案: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来源:《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6月第一版,第842页。 答案解析: 2001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将未成年人培养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四有”是国家对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内容。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民都有自己的素质。这种素质的好坏.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成就和进步。因此,要实...
四有教育是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思想教育。1985 年 3 月,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提出。为引导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大官兵坚定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纪律观念和法制观念,提高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自觉性,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于同年 8 月向全军发出深入开展“四有...
争做“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 全军和武警部队广大官兵要努力向谭清泉同志学习,像他那样牢记强军目标、坚定强军信念,积极投身强军兴军伟大实践,争做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像他那样紧盯能打仗打胜仗精武强能,以时不我待的担当精神勤学苦练、...
四有,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强调指出,做县委书记就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这是新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好干部”标准提出的明确要求,对于培育和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