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的原因主要包括过敏性疾病、感染寄生虫、皮肤病、肿瘤等。 1.过敏性疾病:常见疾病包括荨麻疹、支气管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过敏药物,常用的有氯雷他定、地塞米松等。 2.感染寄生虫:感染寄生虫,如血吸虫、肝吸虫、钩虫等嗜酸性粒细胞也会升高,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驱虫药物进行...
嗜酸高一般7-30天能恢复.。 如果是由于轻微的过敏反应导致的嗜酸细胞增多,可能在3天到7天内随着过敏症状的缓解而恢复正常。如果是因为服用了某些可能导致嗜酸细胞增多的药物,停药后一般7天到14天内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 对于由更严重的疾病如某些血液疾病或自身免疫疾病引起的嗜酸细胞增多,恢复时间可能会更长,需要针对...
若嗜酸性粒细胞高于0.5×10⁹/L,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根据所累及的组织器官不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常以不同的疾病名称描述。主要有:嗜酸性粒细胞肺炎(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PIE)、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血管炎(Churg-Strauss综合征)、嗜酸性粒细胞性心内膜炎、嗜酸性粒细胞性肌痛...
嗜酸细胞也被称作嗜酸性粒细胞,嗜酸细胞偏高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皮肤类疾病、寄生虫类疾病,过敏性疾病等导致,不能根据嗜酸细胞偏高这一种现象确诊病症,应结合其他症状具体分析。 嗜酸细胞偏高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1.皮肤类疾病:当患者出现皮炎,湿疹,水泡等症状,可能会出现嗜酸细胞偏高的情况。 治疗方法:可在询问医生后...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可能与寄生虫、过敏、结缔组织病及肿瘤等有关。可出现皮肤、胃肠及肺部等多器官受累。症状较重时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好大夫在线为您精选了24篇医生发布的关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专业内容,帮您了解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是什么,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病
嗜酸性粒细胞在全身各处都有发现,主要分布在消化道粘膜内层,但也存在于脂肪组织、呼吸道、乳腺、胸腺和子宫中,在没有感染的情况下,嗜酸性粒细胞可能参与宿主防御以外的活动,即维持体内平衡。 嗜酸性粒细胞及其分泌产物也可能发挥其他重要作用。这些作用包括代谢、脂肪沉积和葡萄糖稳态;组织重塑和发育;肝脏和肌肉修复;...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eosinophilia)是指外周血中嗜酸粒细胞绝对值>(0.4~0.45)×109/L(400~450/mm3)。临床上常与多种疾病相关,特别是寄生虫感染、过敏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和肿瘤的非特异性反应等。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根据嗜酸粒细胞增多的程度分为轻度:嗜酸粒细胞(0.4~1.5)×109/L;中度:嗜酸粒细胞(1.5...
嗜酸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白细胞根据形态差异可分为颗粒和无颗粒两大类。颗粒白细胞(粒细胞)中含有特殊染色颗粒,用瑞氏染料染色可分辨出三种颗粒白细胞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颗粒白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具有粗大的嗜酸性颗粒,颗粒内含有过氧化物酶和酸性磷酸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