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制喇嘛说曰:佛法始自天竺,东流而至西番,其番僧又相传,称为喇嘛。喇嘛之字,汉书不载,元明史中或讹书为剌马,予细思其义,盖西番语谓上曰喇,谓无曰嘛。喇嘛者,谓无上,即汉语称僧为上上人之意耳。喇嘛又称黄教,盖自西番高僧帕克巴始,盛于元,沿及于明,封帝师、国师者皆有之。我朝惟康熙年...
《喇嘛说》指时机正是清朝借廓尔喀之役余威,颁行《钦定藏内善后章程》,确立了此后100余年间西藏的政治、军事、赋税等制度,某种程度可以说沿袭至今。最后,他说到“去转生一族之私,合内外蒙古之愿。当耄近归政之年,复成此事,安藏辑藩,定国家清平之基于永久,予幸在兹,予敬亦在兹矣”。读第一手的历史材料,总是...
即唐古特部,其地日三藏。其番僧又相传称为喇嘛。喇嘛之字汉书不载,元明史中,或讹书为刺马。陶宗仪《辍耕录》载:元时称帝师为刺马;毛奇龄《明武宗外纪》又作刺麻,皆系随意对音,故其字不同。予细思其义,盖西番语谓上日喇,谓无日嘛,喇嘛者谓无上,即汉语称僧为上人之意耳。喇嘛又称黄教,盖自西番高僧...
《喇嘛说》 佛法始自天竺,东流而至西番。其番僧又相传,称为喇嘛。喇嘛之字,汉书不载,元明史中或讹书为剌马。予细思其义,盖西番语谓上曰喇,谓无曰嘛。喇嘛者,谓无上,即汉语称僧为上上人之意耳。喇嘛又称黄教。盖自西番高僧帕克巴始,盛于元,沿及于明,封帝师、国师...
《喇嘛说》是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撰写的,是时,乾隆皇帝已经到了“耄近归政之年”,立此碑的目的就是为了告诫他的子孙后代“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的根本宗旨,阐明这是“所系非小”的“安藏辑藩,定国家清平之基于永久”的大政方针。 乾隆在《喇嘛说》碑文中首先讲了西藏佛教的来源和发展。接着阐述了大清皇...
《喇嘛说》不仅以汉、满、蒙、藏四种文字刻碑保存,还精心制作了缂丝卷轴,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曾于午门展出。🔴 缂丝乾隆御笔《喇嘛说》卷,纵35厘米,横444厘米。此卷在浅驼色地上用墨缂清乾隆帝御笔行书《喇嘛说》。引首处缂行楷“从俗布公”,边框双勾彩缂缠枝莲纹样。作品采用平缂、构缂、搭缂等技法,结字圆润...
独家解读乾隆《喇嘛说》乾隆对藏传佛教的真实看法金瓶掣签与铁腕治藏(下)八大活佛,活佛地位如何区分张老师讲藏传佛教S36, 视频播放量 131192、弹幕量 372、点赞数 4772、投硬币枚数 2091、收藏人数 2235、转发人数 464, 视频作者 讲古张老师, 作者简介 一镜到底,不打草
_喇嘛说_
《喇嘛说》是一篇关于宗教教义的讲解,其内容基于藏传佛教的经典教义和哲学思想,被认为是雍和宫藏传佛教文化的经典代表之一。该碑文题款日期是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由雍正帝的弟弟和亲王福临所撰写。福临当时是北京地区佛教中心的主持者之一,也曾经担任过清朝对西藏的宗教事务总管,因此可以说是当时藏传佛教在中央政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