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书籍:《清河书画舫•波字号第十》、《江村书画目》、《石渠宝笈续编》等著录。 《唐风图》根据《诗经·唐风》中的十二章而绘图,体现出诗中的意境。此卷的书法,在传世的毛诗图各卷中也属最好的几卷之一元明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宋高宗赵 构所书,然而近世学者提出异议,认为并非赵构所书。其理由大致有三:...
【每日中华名画|马和之《唐风图》】宋 马和之《唐风图》(局部) 纵28.1厘米 横814.1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唐风图》依《毛诗》之《唐风》十二篇诗意而绘,左图右书,图文并茂。书法传为宋高宗手笔,画作乃马和...
《唐风图》传世共有三个版本,分别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 其中辽宁省博物馆的藏本最为出色,是马和之难得的真迹之一。 马和之、宋高宗赵构版《唐风图》绘画部分笔法飘逸,简约空灵,文图相辅,小楷书法雍容古雅,圆浑妍媚。 文图在当时颇富新意,体现了两位作者文学艺术修养的高深莫测。
《唐风图》卷左图右诗,一一相对 令观者能更形象地明白诗文的含义 例如《蟋蟀》一图中 画面左下角的笔墨形似蟋蟀与落叶 象征着秋季的到来 生动表现出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等诗句的意境 《唐风图》卷形制完备、流传有序 拥有着“诗画合璧”的文人意趣 在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看来 《唐风图》卷中的画图 ...
《唐风图》中的“唐”字,指的是周成王的叔虞的封国,其统治区域位于今太原南的汾水河流域一带。后来,叔虞的儿子将国号改为晋。《唐风》就是采集自这一地区的民谣诗歌,反映了当时晋国的社会民生。《唐风图》传世作品现存有三本,分别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和北京故宫博物院。其中,辽宁博物馆收藏的...
马和之《唐风图》第一段:《蟋蟀》 释文:唐蟋蟀。毛诗国风。《蟋蟀》,刺晋僖公也。俭不中礼,故作是诗以闵之,欲其及时以礼自虞乐也。此晋也,而谓之唐,本其风俗,忧深思远,俭而用礼,乃有尧之遗风焉。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识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蟋蟀在堂,役车...
《唐风图》取材于《诗经·唐风》,分为十二段。依次为《蟋蟀》《山有枢》《扬之水》《椒聊》《绸缪》《杕杜》《羔裘》《鸨羽》《无衣》《有杕之杜》《葛生》《采苓》。 唐风图 绢本设色 28.7cmx827.1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周武王死后,年幼的周成王继位,由叔虞的叔父周公旦摄政。周公旦灭掉唐国,便把唐地封给叔虞...
宋马和之唐风图是宋代马和之创作的绘画。文物鉴赏:宋马和之唐风图画《诗经·唐风》自《蟠蟀》到《采苓》十二图。此图主题为《风》,不同于《雅》、《颂》,以描绘晋国民间当政者的各种反映,画家用生动的艺术形象表达出来。画面的构思、意境、造型尤为难得,从文学素养、历史知识、技法创新等方面,都能体现作者...
传世作有《后赤壁赋图》卷、《 古木流泉图 》及取材《 诗经》的《小雅·鹿鸣之什图》卷、《节南山之什图》卷、《豳风图》卷,现均藏故宫博物院;《唐风图》卷、《鲁颂三篇图》卷、《周颂·清庙之什图》卷、《月色秋声图》页均藏辽宁省博物馆。还有《豳风》等传世。 作品鉴赏 《鹿鸣之什图》卷 《鹿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