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科举分为两种,即常举和制举。所谓常举,便是“常贡之科”,也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科举考试,时间和科目较为固定;制举又称制科、大科、特科,是皇帝为选拔特殊人才而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不定、时间不定,属于特殊选拔考试。相较于后世,唐朝的科举考试科目极多,其中最为主要的有六科,即秀才科、进士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时,考试科目分常科与制科两种。常科包括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通举等。唐中期以后,还从明经科中派生出学究一经、开元礼、三礼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朝时,考试科目分常科与制科两种。常科包括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通举等。唐中期以后,还从明经科中派生出学究一经、开元礼、三礼
这与唐朝将一分为二有很大的关系,唐朝将科考分为常科与制科两类,通过常科即成为进士,通过制科则为秀才。同时常科又分为明经及进士两分,一般情况下,只要饱诵诗书,会写策论、经义,就能通过常科考试。 最难的则是制科,制科与常科最大的不同就是由皇帝主持,并设置考试科目,这就与划考试范围一样,因此制科除了需要...
唐朝科举制分为常科和制科两种,其中重要的是常科。常科的考试科目有明经、明法、进士、秀才等科目。其中最受重视的是哪两科?#微博X计划# R鲸鱼座博物馆的微博投票 唐朝科举制度最受重视的两科是? 明经、进士 207人 明法、进士 28人 进士、秀才 71人 明经、秀才 9人 315人参与 投票...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唐朝时,考试科目分常 科与制科两种。 常科包括秀才、 明经、 进士、 明法、 明书、 明算、 通举等 制科又包括文学科、 儒学科、 韬略科、 理人科等等” ,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唐朝时,考试科目分常科与制科两种,但是科 目有许多种,因此唐朝科举制的特点考试科目种类 繁多。 唐朝统...
材料一: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他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材料二:唐朝时,考试科目分常科与制科两种。常科包括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通举等。唐中期以后,还从明经科中派生出学究一经、开元礼、三礼、三传、一史等科目。制科又包括文学科、...
【唐】唐朝“高考”怎么考 2017-03-21 17:00:0025:376.4万 所属专辑:平说历史:盛世大唐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98喜点 下载手机APP 7天免费畅听10万本会员专辑 当前评论用户 pleo612 1712 简介:KUN
唐代官职和品级全览(从正一品到流外) | 如果不了解唐朝士人对仕宦的热衷,其实我们是无法真的理解他们的人生,先看三则他们眼中对美好仕途人生的设想。封演是天宝中的太学生,后来考上进士,唐代宗大历年间曾任邢州刺史,唐德宗贞元年间终于“朝散大夫检校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他在《封氏闻见记》卷三《制科》提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