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卓们制造的动乱中,世俗政权逐渐削弱,世俗统治者越来越离不开和卓的支持;和卓们在攫取到一部分权力后,权力欲望更加膨胀,为搜取更多的权力乃至直接掌握政权,进一步加紧制造动乱。 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汗权日益衰颓,以和卓为代表的宗教政治势力上升为世俗统治力量,终于取代察合台后王,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和卓政权。16...
有的资料认为大小和卓是维吾尔族。理由是他们是在喀什出身的。但这也是有问题的,因为当时居住在喀什的人当中,可能到现在全部划分到维吾尔族了,但是在清朝乾隆年间在喀什的穆斯林不只有维吾尔族。从东喀喇汗王国建立开始,就有很多来自中亚西亚的人在喀什落户居住。尤其是那些自认为是和卓的人,因为当地自命和卓的人...
原来,和卓是一种神化的尊称,翻译成汉语就是“圣裔”,专指伊斯兰教创始者穆罕默德的子孙! 和卓 和卓(Khwaja)是伊斯兰教对有威望人物的尊称,不过传至中亚和新疆时,一般专指“圣裔”,也就是伊斯兰教创始者穆罕默德的子孙!在新疆,“和卓”一词则成为“喀什噶尔和卓家族”的别称或特称,以表明他们即是圣裔。 喀什噶...
大约在16世纪中叶,和卓势力就已经开始渗入新疆地区,当时的伊斯兰苏菲派宗教领袖穆罕杜姆·阿扎姆从布哈拉来到喀什噶尔传教。穆罕杜姆·阿扎姆此人代表了中亚和卓政治的顶峰,有“神学源泉”“真理的卫护者”等称号,具有崇高的威望。因此,在传教过程中,他很快获得了大量当地居民的虔诚信仰。穆罕杜姆·阿扎姆在传教之...
从此,以和卓玛木特·阿布都拉(和卓沙迪之子)为首的黑山派和卓和以阿帕克和卓为首的白山派和卓分别占据叶尔羌和喀什噶尔,利用各自控制的政权,使和卓家族内部的宗派斗争与两个世俗政治集团的斗争结合。对立与斗争的加剧,促使黑山派和白山派加强对世俗政权的控制,使得两个对立的政权之间更加对立,而为了抗衡敌对的政权又...
大小和卓随即举兵反叛,并试图恢复其在南疆的传统势力,不过已经下定决心将天山南北收归版图的乾隆皇帝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在深入分析形势之后,朝廷果断派出远征军前往征剿,于是历时两年的平叛战争拉开帷幕。实事求是地说,由于路途遥远、水土不服,清军打得异常艰苦,将领兆惠和阿里衮多次身犯险境并险些客死异乡...
额敏和卓在带领当地人抗击准噶尔的过程中,逐渐担当起吐鲁番地区保卫者和政治领导者的角色。雍正七年(1729年),额敏和卓率众屯田供给清军。雍正九年(1731年),准噶尔三次围攻鲁克沁等城,额敏和卓及其部众奋勇坚守城池四十余天,“杀死逆贼二百余人,带伤之贼甚多”,待清廷援军到来,共同出击,将敌军杀得...
和卓,波斯语音译,原为波斯萨曼王朝的官职称谓,后演变为伊斯兰教对权贵和有身份之人的尊称,不过在我国的新疆,“和卓”一词也是“喀什噶尔和卓家族”的别称或特称。 对,就那个不断造反,给清朝制造了无数麻烦的“喀什噶尔和卓家族”。 这个家族成员领导和发起的叛乱,包括乾隆年间的大小和卓叛乱,道咸年间...
1)新疆和卓来自何方? “和卓”一词源自波斯语,在汉语文献中曾被译作“和加”、“火者”、“霍加”、“霍扎”、“霍卓”、“和卓木”等,原意为“显贵”,后来泛指在一些活动于中亚和新疆地区,以“穆罕默德后裔”自居的伊斯兰教宗教首领。 不过,似乎没有直接证据表明,这些“圣裔”与穆罕默德本人及其继承人之间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