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周以栗烈士牺牲九十周年,在桥驿镇政府的指导下,“追光者”数智红旅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学习“新华英烈”第一人周以栗的革命事迹,以数字技术赋能,传承与弘扬湖湘英烈精神。 01 人物介绍 周以栗(1897—1934),长沙望城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河...
周以栗,1897-1934,革命烈士。湖南省长沙县(今望城县)人,1897年10月26日出生于长沙县,长沙县立师范学校毕业,先后在长沙县立第一高小、长沙周南女校和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任教,1920年当选为长沙县教育会董事,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初协助毛泽东筹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任教务主任。大革命失败后,任河南省委...
毛主席没有在会上和周以栗争个高低,而是选择了一种更智慧的方式:会后单独找周以栗谈话。毛主席的谈话方式并不强硬,他拿出一堆前线的战斗数据,分析长沙战斗的实际情况,又讲述了红军当前的整体战略。他用事实说话,让周以栗认识到继续攻打长沙的后果可能是全军覆没。这一番促膝长谈,让周以栗彻底转变了思想。...
革命英烈周以栗就出生在这里周以栗1897年出生于 长沙县桥头驿九福乡 一个佃农家庭长沙师范学校毕业曾在周南女校等当教师期间,认识了徐特立、何叔衡等 并通过他们认识了毛泽东 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4年 周以栗加入中国共产党 五卅运动发生后 周以栗以青沪惨案湖南雪耻会负责人之一 领导了长沙市的罢工、罢市、罢课...
1931年11月7日,红中社(新华社的前身)成立时,毛泽东指名要周以栗负责红中社的工作。红中社是我党在根据地创建的第一个通讯社。由周以栗亲自审阅编撰的参考消息。红中社通过无线电台抄收国内外新闻,周以栗亲自审阅编撰,摘取有用信息汇成参考消息供中央领导参阅,就是《参考消息》的前身,发挥了“耳目”的作用...
周以栗故居位于长沙市望城区桥驿镇丁家村楠竹组,是一处共产党早期革命领导人的故居遗址。该遗址对缅怀革命先烈和教育后代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据考证:周以栗1897年出生于长沙县临湘都麦子冲(今望城区桥驿镇)。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湘、鄂、赣三省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务长、中共湖南省委军事部长、中共河南省委...
大革命失败后,周以栗调任为中共河南省委书记。随即奔赴豫南,指导特委,发动群众,恢复农民协会,实行土地改革和开展武装斗争。1928年春,周以栗被捕,在狱中他团结难友,开展绝食斗争。1929年11月6日,经党组织多方营救,周以栗获释出狱。1930年上半年,“左”的错误在中央占据领导地位,一些领导错误要求红军不惜...
红色中华》。《红色中华》当年12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在瑞金创刊,周以栗是红中社第一任负责人和《红色中华》报第一任主笔。在敌人严密封锁之下,红中社的新闻在当时有如黑暗中的一道闪电,有力地传播了中国革命的消息。1935年春,周以栗在长征突围时英勇牺牲,年仅37岁。0
周以栗,1897年10月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桥头驿九福乡(今望城县桥驿镇)一个佃农家庭。长沙师范学校毕业,曾在周南女校等当教师。期间,周以栗认识了徐特立、何叔衡等,并通过他们认识了毛泽东,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4年,周以栗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春,周以栗任国共合作的国民党湖南省党部第一届执行委员、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