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给告身”,是沿南北朝的遗制。后又称告词,是诰的别名。唐任命官员经考查合格,尚书仆射同意,报告门下省,由给事中读其考查情况,黄门侍郎检视,侍中审查后上报皇帝,主管部门执行。凡授官者自各种途径出身者以至公卿皆给以凭信,加盖文为“尚书吏部告身之印”印信,称为告身,武官由兵部授给。唐时以后,...
告身 [ gào shēn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gào shēn ] 古代授官的文凭。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大家还在搜 告身和敕牒的区别 告身帖全文及译文 自书告身帖不能学 古代告身保存 自书告身帖译文及全文 告身是什么 自书告身帖释文讲解 告身...
在上述告身中,《司马光拜相告身》与《范纯仁告身》,都是元丰官制后除拜宰相的内制告身;另一份《司马光告身》则是元丰官制前司马光授任史馆修撰的外制告身。这次公布的《司马伋告身》与《吕祖谦告身》都是南宋的外制告身,即敕授告身,若将其与《徐谓礼文书》中四份...
因为告身代表了朝廷给与的身份,背后的因由褒贬都不影响唐人对告身本身的重视。 官告包括职事官、散官、卫官告身,与此对应的是勋官告身,即勋告,主要授予战场上建立功勋的将士,如吐鲁番文书《永淳元年(682)授氾德达飞骑尉告身》《延载元年(694)授氾德达轻车都尉告身》...
1、告身制度起源 给官员颁发身份证明或者任命书,一般都是各个朝廷所必须做的工作,这种制度学界普遍认为起始于南北朝时期,南朝史书中对此有诸多记载,《资治通鉴》也有相应记载。通过史书的记载,我们可以发现告身这一名称最早是在北朝被确定的,南朝时期,告身有不同的叫法,但是除开称谓不同外,告身的功效是一样...
推断,颜真卿署衔处作“吏部尚书阙”是已经从吏部解职和避嫌的含义,因而否定了颜真卿自书告身的合法...
比通过告身内容,可以反映出被任命者职权、等级、身份以及俸禄等信息;通过告身颁发的程序,可以追溯出统治者任命官吏的过程;通过告身的制作材料,可以窥见其蕴含的文化艺术价值等等。告身颁发程序及内容 在唐代,告身制度已经较为完善。唐代阶官的授予和加勋,三品以上由皇帝亲授竹简漆书,称册授、三品以下,五品...
南宋书法公文《司马伋告身》卷精品书法作品欣赏收藏版 宋《司马伋告身》绢本,26×247厘米。北京匡时2015春拍,成交价2012.5万元。中国古代的“告身”,是官人任官授职的公文凭证。宋代告身多择善书者写之。此告身帖用笔潇洒飘动,有颜鲁公、苏东坡书意,可以窥见宋人学书之时尚。宋司马伋诰身卷。戊辰十二月...
徐浩《朱巨川告身》,纵27公分,横185.8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书端庄规矩,一笔一画的承接连续,写得从容不迫,雍容大方。徐浩,字季海,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擅长写楷书、草书、隶书,“浩之为书,识锐于内,振华于外,有君子之器焉。尝书四十二幅屏,八体皆备,其‘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十数字...
告身制度在古代官员的选拔、管理和监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告身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官职和职责:告身明确了官员的职位和职责,包括管理区域、执法职责、财政管理和公共事务等。官员需要依照告身规定的职责履行官职,并对所管辖的事务负有责任。 2.权力和权限:告身规定了官员的权力和权限范围。官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