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身 [ gào shēn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gào shēn ] 古代授官的文凭。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字词花卉 诚信 迂回 羸弱 琉璃 魍魉 熟悉 鼓励 谦恭 ©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百度首页 问题反馈 商务合作 关注微博 ...
繁体:告身 拼音:gaoshen 读音:gào shēn 英语: 近义词: 反义词: 单字解释:告身 造句:暂无此词造句 组词,组成语:告身 告身解释 告身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唐代朝廷任命官员的符。即现代的委任状或文凭。《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而今空名大将军告身只换得一醉。刺史也不难的只要通得关节...
徐谓礼文书录白告身(局部) 徐谓礼文书录白告身(局部) 告身,又称官告,是一种授官文书,也就是官员的任命书。宋代告身有制授告身、敕授告身、奏授告身三类。其中制授告身是由皇帝授命,经翰林学士制词,用于对执政大臣的任命的,为告身中规格最高的一种。敕授告身则是由中书舍人草拟敕命,宰相机构直接除授...
告身在古代官僚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是官员身份和职位的象征,也是实际授予官职的凭证。在实际操作中,告身通常是朝廷或上级部门在任命新官员或调整现有官员职位时发放的正式文件。这种做法确保了官员职位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告身的使用还反映了朝廷对于官僚体系管理的精细化和规范...
告身不仅是官员身份的象征,更是其职责和权力的凭证。它在古代中国的官僚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影响着官员的任命,还关系到他们日常工作的开展。通过告身,可以明确官员的职责范围,确保其能够按照规定履行职责。告身的颁发程序复杂,涉及多个部门和严格的审核机制。这不仅体现了古代官僚制度的...
二告身类型 《通典》记载,凡文武选举,“各给以符,而印其上,谓之‘告身’。其文曰‘尚书吏部告身之印’。自出身之人,至于公卿,皆给之。武官,则受于兵部。”([唐]杜佑撰《通典》卷一五《选举三》,中华书局,1988,360页)文武官员选举所颁的公文书就是常见的告身...
这份告身可分两大部分:从开篇到“牒到奉行”,是诰词部分;自“乾道二年八月二十八日”至“乾道二年八月三十日下”,是告身运作过程中的文书经办记录。 先来品读诰词。据宋人赵升说,告词“有四六句者,有直文者,并书于告轴。然侍从以上,须是四六句行词”(《朝野类要...
1、告身制度起源 给官员颁发身份证明或者任命书,一般都是各个朝廷所必须做的工作,这种制度学界普遍认为起始于南北朝时期,南朝史书中对此有诸多记载,《资治通鉴》也有相应记载。通过史书的记载,我们可以发现告身这一名称最早是在北朝被确定的,南朝时期,告身有不同的叫法,但是除开称谓不同外,告身的功效是一样...
告身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官方文书,是国家授予重要功臣,表彰其战功或政绩的证明。定义 告身是中国古代官方文书的一种,是由国家颁发给功臣,证明其在战争或政治上所取得的成就。告身一般由皇帝或朝廷授予,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历史价值。告身中通常具体描述了功臣的战绩或政绩,同时表明了皇帝或朝廷对于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