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这句话是东晋王导说的,原句出自唐代房玄龄编写的《晋书·卷三十九》。王导是谁呢?王导口中的伯仁又是谁呢?话说西晋末年,北方战乱,江南一带远离战乱,相对安宁一些。朝廷就任命琅琊王司马睿为安东将军,坐镇建业(今南京市),都督扬州军事。其中王导就是司马睿的一个谋士,...
用兵有言曰:吾不敢为主而为客,吾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乃无敌矣。祸莫大于无敌,无敌近亡吾宝矣。故称兵相若,则哀者胜矣。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查看...
所以说,本章的“吾”字极其肯定就是指孔子“自己”,后人们不敢这样翻译,他们以为孔子是圣人和君子,不会犯低级错误,祭祀时身体参与了,却是心不在焉,怎么可能有这样的孔子呢,所以就回避把“吾”字译作“我”,含糊其辞地假设一下就蒙混过去了。恰恰就真有这样的孔子啊,“吾”字既不是孔子的假设说,...
“拔一毛以利天下,吾不为也”这句话里面把“吾”和天下相提并论,其实隐含了个人和集体的平等思想,它并没有否认和排斥集体的作用,而是认为这种作用要有明确的责任和义务,并且应该具有边界,不能侵犯到个人合理的权利和自由,其实这也是西方近现代宪政制度的理论基础,奠定了我们人类社会近几百年在各个方面突飞...
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耶!”求翻译 相关知识点: 阅读 文言文阅读 文言题类 【文言文】内容理解 试题来源: 解析 答: 陶渊明叹道:“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而折腰,低声下气地去向乡里小人(指督邮)献殷勤!”。 考察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思路分析与延伸: 译文:郡守(官职名)派遣督邮来到...
“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美而不自知,吾以美之更甚”的意思是那些长得好看的自认为漂亮的人,我不知道他们美在何处,长得好看而自己并不这样认为的人,我反而觉得他们更加美丽了。这句话出自庄子《阳子之宋》这个寓言故事,《阳子之宋》是《庄子·山木》里九个寓言故事之一,《庄子·山木》由...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译文] 我不能改变志向,去顺从世俗啊,当然难免愁苦终身不得志。 [出典] 战国 屈原 《楚辞·九章·涉江》 注: 1、《九章·涉江》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 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驾青虬兮...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我不敢以"非德"为主而是以"非德"为客。即以"兵"为客,客在边边坐着等着。"不敢"是人有敬畏,敬畏的是道,道是上天的节奏,违天的事人"不敢",是谓"不敢")不敢进寸而退尺。(不敢用"非德"去进攻一寸而是把"非德"退后一尺。意思是不敢用"非德",而是用德,把...
道德经解读: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两军相当的时候,哪一方可获得胜利?《道德经》第69章说到:【原文】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今译】用兵的曾说:“我...
解析 我不能改变志向,去顺从世俗啊,当然难免愁苦终身不得志。我不能改变自己的心(思想)来跟从世俗,所以将愁苦一生而终. 结果一 题目 【题目】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请解释 答案 【解析】我不能改变志向,去顺从世俗啊,当然难免愁苦终身不得志。我不能改变自己的心(思想)来跟从世俗,所以将愁苦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