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wú zūn lù ] 吴遵路(988—1043),字安道,宋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幼聪敏博学,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进士。累官殿中丞,为秘阁校理。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字词 一蹴而就 叹为观止 呼风唤雨 宵衣旰食 无微不至 沧海一粟 独...
吴遵路[宋代] (?—1043)宋润州丹阳人,字安道。真宗大中祥符五年进士。累官殿中丞,为秘阁校理。出知常州,历淮南转运副使,兼发运司事,于真、楚、泰州及高邮军置斗门以利蓄泄灌溉;又增常平仓储积备荒。召修起居注。西夏起兵,论恢复民兵,施行于河东路,为诸路效仿。进兵部郎中、权知开封府,驭吏严肃。为吕夷简...
灾荒期间,邻近州、县不少灾民流离失所,有的因缺衣少食而死亡,唯独通州安然度过灾荒。范仲淹奉命视察两淮、浙江灾情后,向朝廷报告吴遵路在通州的抗灾政绩,请交史馆记载,吴遵路最后升任龙图阁直学士。卒于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同年(公元1000年)出生的人物: 同年(公元1065年)去世的人物:...
历史知识> 吴遵路 北宋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字安道。大中祥符进士。仁宗时,知常州,储米备荒。累迁淮南转运副使,兼发运司事,于真、楚、泰州、高邮军置斗门十九,以利蓄泄灌溉,增加常平仓储积,以备荒年。后被召修起居注。西夏兵起,建议恢复民兵,并在河东路具体施行,为诸路效法。调兵部郎中、权知开封府,驭吏...
吴遵路,字安道。父亲吴淑,见载于《文苑传》。中进士第,累任官至殿中丞,担任秘阁校理。章献太后临朝称制,国家的朝政得失,下面朝臣没有谁敢于议论。吴遵路条奏陈请十多件事,语言都直爽而切中要害,违背太后的意思,出任常州知州。曾经预先在吴中一带买米,以防备歉收年岁,不久,果然大部分地方缺乏粮食,民众依赖这些买...
吴遵路(九八八~一○四三),字安道,丹阳(今属江苏)人。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进士。仁宗天圣中历知崇、洪、宣州,徙陕西都转运使,迁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庆历三年卒,年五十六(《东都事略》卷一一五)。事见《京口耆旧传》卷三《吴淑传》,《宋史》卷四二六有传。今录诗二首。
明道末,天下蝗旱。 知通州吴遵路乘民未饥,募富者,得钱万贯,分遣衙校 航海籴 米于苏、秀,使物价不增。 又使民采薪刍 ,官为收买,以其直籴官米。 至冬,大雪寒即以元价易薪
吴遵路,字安道,出身显赫,其父吴淑见于《文苑传》。他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逐步晋升至殿中丞,担任秘阁校理。在章献太后摄政时期,他敢于直言,上书十余条建议,直指政事得失,尽管触怒了太后,但仍被外放到常州任职。他在常州任职期间,预见饥荒,提前购买米粮,果然当地粮食短缺,百姓因此得以渡过...
诗词大全 关键字: 吴遵路 的诗词大全 送梵才大师归天台——吴遵路 经照湖方干旧居——吴遵路 首页1尾页
清贪官传原文和翻译:吴遵路传吴遵路传 宋史卷 二六 说明 吴遵路 1043 ,宋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字安道。大中祥符进士。仁宗时,知常州,储米备荒,饥民存活者甚众。累迁为淮南转运副使兼发 运 司事,在真楚泰三州和高邮军设置斗门,以利防洪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