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wú zūn lù ] 吴遵路(988—1043),字安道,宋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幼聪敏博学,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进士。累官殿中丞,为秘阁校理。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字词 一蹴而就 叹为观止 呼风唤雨 宵衣旰食 无微不至 沧海一粟 独...
吴遵路,字安道。父亲吴淑,见载于《文苑传》。中进士第,累任官至殿中丞,担任秘阁校理。章献太后临朝称制,国家的朝政得失,下面朝臣没有谁敢于议论。吴遵路条奏陈请十多件事,语言都直爽而切中要害,违背太后的意思,出任常州知州。曾经预先在吴中一带买米,以防备歉收年岁,不久,果然大部分地方缺乏粮食,民众依赖这些买...
吴遵路(九八八~一○四三),字安道,丹阳(今属江苏)人。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进士。仁宗天圣中历知崇、洪、宣州,徙陕西都转运使,迁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庆历三年卒,年五十六(《东都事略》卷一一五)。事见《京口耆旧传》卷三《吴淑传》,《宋史》卷四二六有传。今录诗二首。
吴遵路列举十几件事情上奏朝廷,言语都十分激切刚直,惹得太后不高兴,离京出任常州知州。他曾经预先在吴中地区购买粮米,以防备灾荒之年,不久果然缺粮严重,百姓靠吴遵路预先购买的粮食度过饥荒,从其它州逃荒而来的人也有十之八、九得以保全性命。 积累官资升到尚书司封员外郎,任理开封府推官,改任三司盐铁判官,加直史馆...
历史人物> 吴遵路 字安道,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举进士,累官至殿中丞,为秘阁校理,疏论政事得失,词极切直,忤章献太后意。出知常州,储粮备荒,民赖以安。累迁淮南转运副使、兼发运司事,于真、楚、泰州及高邮军置斗门以便蓄泄河水;增加常平仓储粮以备荒年。元昊攻宋,献《御戎要略》、《边防杂事》,迁龙图...
历史知识> 吴遵路 北宋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字安道。大中祥符进士。仁宗时,知常州,储米备荒。累迁淮南转运副使,兼发运司事,于真、楚、泰州、高邮军置斗门十九,以利蓄泄灌溉,增加常平仓储积,以备荒年。后被召修起居注。西夏兵起,建议恢复民兵,并在河东路具体施行,为诸路效法。调兵部郎中、权知开封府,驭吏...
宋代:吴遵路 高躅动京国,静缘怀故山。 扁舟乘兴往,孤鸟倦飞还。 社漏重湖外,霞城积霭间。 碧云聊寓意,即境自幽关。 经照湖方干旧居 宋代:吴遵路 磻谿垂钓者,终得展其才。 何事先生隐,不逢明主来。 泉声秋雨歇,月色夜云开。 对此空惆怅,吟魂早晚回。
俭(1)遵路(指传主吴遵路)条奏十余事,语皆切直,忤太后意,出知常州。___,已而果大乏食,民赖以济,自他州流至者亦全十八九。(节选自《宋史·吴遵路传》)译文:__
吴遵路,字安道,出身显赫,其父吴淑见于《文苑传》。他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逐步晋升至殿中丞,担任秘阁校理。在章献太后摄政时期,他敢于直言,上书十余条建议,直指政事得失,尽管触怒了太后,但仍被外放到常州任职。他在常州任职期间,预见饥荒,提前购买米粮,果然当地粮食短缺,百姓因此得以渡过...
清贪官传原文和翻译:吴遵路传吴遵路传 宋史卷 二六 说明 吴遵路 1043 ,宋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字安道。大中祥符进士。仁宗时,知常州,储米备荒,饥民存活者甚众。累迁为淮南转运副使兼发 运 司事,在真楚泰三州和高邮军设置斗门,以利防洪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