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方志·卢湾区志·第二十五篇民政》载:“民国22年(1933年),吴蕴初捐资12万元,向德国禅臣洋行购买飞机,取名‘天厨号’支援抗战。”看到日军铁蹄肆虐中华,吴蕴初决定将天厨厂1932年度的营业利润9万元,加上吴蕴初本人及股东张逸云先生捐献的2万元,共计11万元购买飞机以为航空救国之用,选定的飞机则是德国...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吴蕴初将“天字号”企业大部分设备内迁并在重庆、宜宾两地建厂,为战时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部分设备则运往香港创建天厨分厂,继续生产味精等产品。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侵入香港并胁迫天厨为日方服务,吴蕴初得知后下令将生产设备拆卸损毁,人员全部潜回内地,坚决拒绝同日寇合作。抗战期间...
1929年10月,吴蕴初集资20万元开办了天原电化厂,该厂是我国第一家生产盐酸、烧碱和漂白粉等化工原料的氯碱工厂。“天原”即为天厨提供原料之意。后来吴蕴初又创办了天利氮气厂、天盛陶器厂,实现从原料、成品、废气利用到盛器的一条龙,形成了“天”字号大型企业集团。 1932年一二八淞沪战争爆发,吴蕴初抽调汽车运送抗日...
吴蕴初作为民族化学工业的先驱,吴蕴初创办的永利和天原不仅生产了大量化工产品,他们还出技术、出设备、出人才,为新中国化学工业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功不可没。 天原化工厂 对于“味精大王”的赞誉,吴蕴初是当之无愧。上个世纪初,中国人还没有味精,日本的“味之素”横行中国市场,几乎形成了垄断。1922年,刚过而立...
最终,至1937年8月29日,吴蕴初的四厂以及上海其他40家工厂都愿意内迁至重庆,共同为抗战和西南地区的化学工业发展贡献力量。9月27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与工矿调整委员会共同召开了迁移工厂会议,并做出了以下决定:首先,吴蕴初所主办的各厂,以及三北等八家造船厂和文化印刷工厂,均被认定为与国防密切相关,因此应...
味精大王吴蕴初 翻开《上海地方志·卢湾区志·第二十五篇民政》!地方志对这件轶事是这样记载的:“民国22年,吴蕴初捐资12万元,向德国禅臣洋行购买飞机,取名‘天厨号’支援抗战。”一家味精厂,坚持实业救国,不但在商战中击败日货,在国家两度存亡危难之际,能够深明大义,主动捐资捐款,为积贫积弱的国家购买战机保...
“味精大王”吴蕴初:打败日本厂商,创造神话,却被谣言打败 人人都知道民以食为天,因为这关系到人的生存,但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对于食物的需求不再单纯以充饥为主,而是更加看重食物的色香味美,每个地方好像都有那么几道特色菜,八大菜系更是异彩纷呈,要往前倒几年可少不了味精的功劳。谁能想到几颗小晶体...
通过创办天厨、天原、天利和天盛这四个轻重化工企业,吴蕴初不仅打造了一个自成体系、协同发展的“天字号”集团,被誉为化学工业界的“四大天王”,更为中国化学工业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37年,日本侵略军对华发动大规模战争,上海也未能幸免。在此危难之际,吴蕴初果断行动,组织天原、天利、天厨、天盛四大...
化工的基础是三酸两碱,味精的主要原料是三酸中的盐酸。当时的中国,盐酸不能国产,五十公斤盐酸需要消耗白银四两,成本甚高,吴蕴初有过电解生产氯酸钾的经验,现在有了钱,电解法制备盐酸开始提上了日程。▲天厨味精广告 有技术和能生产是两回事,有技术还要有设备,设备还得看好不好用,安装调试情况。当时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