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方志·卢湾区志·第二十五篇民政》载:“民国22年(1933年),吴蕴初捐资12万元,向德国禅臣洋行购买飞机,取名‘天厨号’支援抗战。”看到日军铁蹄肆虐中华,吴蕴初决定将天厨厂1932年度的营业利润9万元,加上吴蕴初本人及股东张逸云先生捐献的2万元,共计11万元购买飞机以为航空救国之用,选定的飞机则是德国...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吴蕴初将“天字号”企业大部分设备内迁并在重庆、宜宾两地建厂,为战时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部分设备则运往香港创建天厨分厂,继续生产味精等产品。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侵入香港并胁迫天厨为日方服务,吴蕴初得知后下令将生产设备拆卸损毁,人员全部潜回内地,坚决拒绝同日寇合作。抗战期间...
吴蕴初 (1891~1953) 化学工业实业家。原名葆元。1891年9月29日(清光绪十七年八月二十七)生于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一塾师家庭。十三岁入塾,十五岁进上海“广方言馆”,后入上海兵工学校学习化学,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13年任汉冶萍公司汉阳钢铁厂化验师及制砖厂厂长。1916年去汉口,先后任汉阳兵工厂理化、制药和制酸...
吴蕴初(1891-1953),江苏嘉定人,是中国著名实业家,因成功创办天厨味精厂而被誉为“味精大王”。1949年10月,他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并曾担任总会委员及上海分会副主任委员,积极参与华东地区的经济建设。作为化学工业的先驱,吴蕴初的成就不仅体现在味精生产,他还创办了氯碱和耐酸陶器等多个工厂。 吴蕴初在20世纪20年代初...
吴蕴初,这位来自嘉定的“味精大王”,不仅是中国近代化工领域的佼佼者,更是中国氯碱工业的奠基人。他的旧居,如今依然矗立在南昌路上,见证着他辉煌而又不凡的一生。▣ 家庭背景与童年 吴蕴初出生于一个教师家庭,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智慧与求知欲。年仅10岁,他便踏入中学的校门,成为当时少有的童生学子。随后,...
15年后,一位中国人用水解法从植物蛋白中提取谷氨酸钠,在上海创立了天厨味精厂,推出了“佛手”牌味精。从此,味精进入千家万户,并随着中餐走向了世界。他就是吴蕴初。 吴蕴初 1891年出生于江苏嘉定(今上海嘉定区),15岁考入上海兵工学堂半工半读学化学,毕业后任汉阳铁厂化验师、汉口燮昌火柴厂工程师兼厂长等职。
吴蕴初作为民族化学工业的先驱,吴蕴初创办的永利和天原不仅生产了大量化工产品,他们还出技术、出设备、出人才,为新中国化学工业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功不可没。 天原化工厂 对于“味精大王”的赞誉,吴蕴初是当之无愧。上个世纪初,中国人还没有味精,日本的“味之素”横行中国市场,几乎形成了垄断。1922年,刚过而立...
于是,吴蕴初与富商张云逸共同创办了我们中国人第一家味精厂—天厨味精厂。说起味精,在今天看来应该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味调料品,但是对于工业底子薄弱的民国来说,的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1866年德国化学家里德豪从植物蛋白中首次提取并发现了谷氨酸钠。1908年,日本化学家池田菊苗又从海藻中...
日本有技术壁垒,吴蕴初只能从植物蛋白质提取谷氨酸钠的实验基础上摸索前行。他硬是和夫人吴戴仪靠着酒精灯、试剂瓶等一些再简单不过的化学仪器,在家中反复试验。经过一年的艰苦试验和研究,1923年8月,举国第一家味精工厂:天厨味精公司正式成立。由于善于经营,又大胆用广告营销,很快,冠以“完全国货”的“佛手牌”...
吴蕴初是中国的一位著名实业家。以下是对他的详细介绍:基本信息:吴蕴初原名葆元,1891年9月29日生于上海嘉定,1953年10月15日卒于上海。教育背景:他毕业于上海兵工学堂化学专业,具备扎实的化学知识基础。职业生涯:早期经历:曾在汉阳铁厂担任化验师,汉阳兵工厂制炸药课课长,以及在燮昌火柴厂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