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别名吴萸、茶辣、漆辣子、臭辣子树、左力纯幽子、米辣子等。通常分大花吴茱萸、中花吴茱萸和小花吴茱萸等几个品种。吴茱萸及其变种的接近成熟的果实为常用中药。其性热味苦寒,有散热止痛、降逆止呕之功,用于治疗肝胃虚寒、阴浊上逆所致的头痛或胃腕疼痛等症。 目录 1.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2.吴茱萸的食用...
吴茱萸(原名Euodia ruticarpa,学名Tetradium ruticarpum)又名吴萸、茶辣、漆辣子、臭辣子树、左力纯幽子、米辣子等,是一种双子叶植物。吴茱萸通常分大花吴茱萸、中花吴茱萸和小花吴茱萸几个品种,其性热味苦寒,有散热止痛、降逆止呕之功,用于治疗肝胃虚寒、阴浊上逆所致的头痛或胃腕疼痛等症。该植物药理源于《...
0.1%异吴茱萸碱盐酸盐0.1~0.5毫升/公斤,对家兔亦有镇痛作用;1~2毫升/公斤可使兔体温轻度升高。单用10%吴茱萸属植物醇提物0.5~2.0毫升,也能使兔体温上升。从另一种吴茱萸属植物Evodia xanthoxyloides F.Muell提出生物碱,其盐酸盐对小鼠有镇静催眠作用,但可使大鼠体温下降,还能对抗樟脑等对大鼠或小鼠所致的惊厥...
一、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1.温中止痛 吴茱萸辛散苦泄,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胃寒呕吐、寒凝疼痛等不适症状。 2.疏肝理气 吴茱萸入肝经,既散肝经之寒邪,又疏肝气之郁滞,主要用来改善肝寒气滞引起的疼痛。 3.助阳止泻 吴茱萸性热,入脾肾二经,可以温补脾脏,助阳止泻,可以减轻脾肾阳虚引起的...
(每吴茱萸100斤,用甘草6斤4两) ①《本草通玄》:"吴茱萸,咸汤浸去烈汁,焙干水。" ②《本草求真》:"吴茱萸陈者良,泡去苦烈汁用。止呕黄连水炒,治疝盐水炒,治血醋炒。" 【性味】辛苦,温,有毒。 ①《本经》:"味辛,温。" ②《别录》:"大热,有小毒。"...
吴茱萸【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经。【性能特点】本品辛热香散,苦降而燥,入肝、脾、胃经,有小毒而力较强。既善温中散寒止痛,又能疏肝下气,还能燥湿助阳而止泻,不但是治中寒肝逆或寒郁肝脉诸痛之佳品,而且是治经寒痛经、寒湿脚气及虚寒泄泻之要药...
温服七合,日三服。(《伤寒论》吴茱萸汤) ②治蛔心痛:吴茱萸(水浸一宿,焙干炒)15克,鹤虱(微炒)45克。上为细散。每服6克,空心温酒调下。(《普济方》吴茱萸散) ③治牙齿疼痛:吴茱萸煎酒,含漱之。(《食疗本草》) ④治口疮:吴茱萸末,醋调涂足心。亦治咽喉作痛。(《濒湖集简方》)...
吴茱萸用于散寒止痛;疏肝下气;温中燥湿。主治脘腹冷痛;厥阴头痛;疝痛;脚气肿痛;呕吐吞酸,寒湿泄泻。 kg,观察并测取给药前后微动脉内径、毛细血管网交点数,记录微血流态,红细胞聚集情况的动态变化。给药后,微血流速度迅速增快;部分微血流态改善,粒流变成线粒流,线粒流变成线流。 2.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2.1....
吴茱萸可以用来缓解因为中焦虚寒 脾胃失和导致的脘腹冷痛、呕吐,做到温经降逆止呕。对于阳虚而导致的腹泻、寒疝也可以用吴茱萸来治疗。根据现代科学研究吴茱萸对于牙痛,高血压,消化系统的疾病,蛔虫病,细菌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等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吴茱萸属于热性,因其辛燥热烈的特点,要谨防伤津耗气动火。阴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