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大家来到吴汉槎先生的老家。他家的房屋轩敞,建筑虽已陈旧,而且又住进了不少人家,显得十分杂乱,但原有的规模和气魄还是令人刮目相看的。厅堂地下铺的是一色水磨地平砖,尽管破碎的很多,在别处却已很难看到了。中午的酒席是请了松江一家名菜馆的大师傅来家里现做的。吴家还添了几色家厨精制的菜肴,...
这两首词是顾贞观为营救好友吴汉槎而作,通过深情回忆和自我感慨,表现出深厚的友情和对命运的无奈。吴汉槎因故被流放到苦寒的宁古塔,远离家乡,忍受着恶劣的自然条件,内心充满孤寂与困苦。同时,作者回顾自己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共同经历的磨难,以词代书,表达无尽的牵挂和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季子吴汉槎的境遇...
首句以“季子”代指吴汉槎,流露出诗人对其深切的关怀。接着的“便归来”三句,表达了即便吴汉槎能够回到京师,也难以真正享受平静的生活,因为过去的一切纷繁往事都令人无法释怀。“行路悠悠”两句,一方面揭示了吴汉槎被远谪的孤独与遥远,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境遇的深切同情,以及世态炎凉的无尽感慨。而“...
吴汉槎先生是一位面皮黄黑、瘦削矮小、背脊略驼的文弱书生,一口浓重的松江口音,说话时喜欢掉书袋,用成语、典故,“之乎者也”脱口而出。讲到得意之处就摇头晃脑一番。有时别人还没有听清他的松江口音,他自己就已经用沙哑的喉音“呵呵呵”地笑了起来。吴汉槎先生的生活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他依然保持着那份闲散和...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屈大均的《读吴汉槎秋笳集有作 其九》。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屈大均对吴兆骞(吴汉槎)诗集的赞赏,更透露出他对才华与命运的深刻思考。《读吴汉槎秋笳集有作 其九》是屈大均对吴汉槎《秋笳集》的读后感。全诗首先称赞了吴汉槎的才华,将其与庾信、鲍照相提并论,并认为他...
吴汉槎 (名兆骞) 是明末清初的江南名士,才华横溢,盛负诗名,然狂放狷直,傲岸自矜。尝直面其他才子洋洋自诩: “江东无我,卿当独步。”读书时,见凡俗不堪的同学脱下帽子,便擅自取来当溺 (niao,尿) 器。塾师前来责问,全不加理会,说: “帽子戴在俗人的头上,不如给我盛尿! ” 塾师闻之,深深叹...
这两人并无交情,是顾贞观为了营救吴兆骞发生的故事,是朋友间的感情:顺治十四年(1657)八月,兆骞参加江南闱乡试,中式为举人。十一月南闱科场案起,以仇家诬陷,奉旨入京参加复试。翌年初驱车北上时,尝托名金陵女子王倩娘题诗百余首于涿州驿壁,情词凄断,以自寓哀怨,三河两辅之间和者颇多。四月...
抗战以后,因为种种原因,吴家破落了。吴汉槎先生的经济就此一落千丈。但他已过惯了闲散生活。当然也无法再去工作。 后来又因为松江治安不靖,他家就搬到上海来住了。那时我们也已搬到上海。所以吴汉槎先生就常来我家做食客。 猜你喜欢 8308 东源频道《槎城夜读》 ...
小时候上私塾时,老师曾讲过“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的名句,如今终于有机会亲自品尝四鳃鲈鱼,感觉十分新奇。不过说实话,四鳃鲈鱼的味道和普通鲈鱼差不多,并没有特别之处。那天,我们一直吃到下午三四点钟才结束。饭后,吴汉槎先生又带我们去看了四鳃鲈鱼的产地——秀野桥。出了吴家大门,不远处有一条江南水乡...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这样一首见证深厚情谊的诗篇——《答吴汉槎借读通鉴纲目 其一》。《答吴汉槎借读通鉴纲目 其一》是明末清初文坛名家方孝标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简洁而意蕴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与人生的深刻理解,以及他与吴汉槎之间的深厚友谊。首联“可与言今古,荒边只有君”,直接抒发出诗人与吴汉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