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要臣死,臣如果不想死,还有一种方法也可以活命,那就是“免死金牌”。免死金牌,又叫丹书铁券,汉高祖刘邦创立汉朝以后,就发了很多这样的牌子给一起打江山的功臣。不过免死金牌的免死次数也是有限的,一旦犯的死罪太多,还是没法保命,比如西晋时期有个大臣手握十次免死的金牌,结果皇帝说你这个罪够砍你十...
1、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原文是:君要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则为不孝。 2、原文译文:皇上让我死,我不想死,但我听皇上的话,我就得去死。 3、出处:古时孔子有言:“君待臣有礼,臣事上以忠”,后来就被孔后(孔子之弟子或后人)演变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最早记载(出处)这句...
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人认为“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父教子亡,子不得不亡”是“愚忠”“愚孝”的典型主张,以此来批评以儒家文化为主的中华传统文化。昔日,在孔子删订整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之后500年,于汉代形成了经学,历经各朝代和历史时期,在宋代形成...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答:①这句话是西汉时董仲舒对儒家学说进行阐释的结果。董仲舒将传统儒家伦理阐释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伦理,尤其是大力鼓吹君权神授,强调臣子和庶民对君主的绝对效忠。②这里有必要指出的是古人理解这句话与今人说有所不同,古代臣子说这句...
【清】许啸天《唐代宫廷艳史》:建宁王慨然对太子说道:“从来说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如今依哥哥的话,人子获罪于父,不得骨肉的原谅,便活在世上,也毫无趣味。俺便回家去候死罢了!” 【清】蔡东藩《...
自明代起,“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种思想出现之后,人命变得更加轻贱,皇帝可以对臣子随意生杀予夺。 洪武十八年,郭恒案爆发,整个贪污案件中,“自六部左右侍郎下皆死,赃七百万,词连直省诸官吏,系死者数万人。”而当时朝中臣子总数不过两万余人。
岳飞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赵构说:"非卿不忠,非朕不明。"这两句话道出了一个忠臣被昏君误解、最终双方都陷入无奈境地的悲剧。岳飞是南宋一代名将,一生忠于国家和君主,却遭到了诬陷和不白之冤。高宗皇帝虽然英明,但也受制于权臣的操纵,做出了屈辱忠臣的决定。两人曾是忠君爱臣,最后却演变成了一场让人...
需深入剖析“君主令臣民赴死”的古老命题。在古代社会结构中,君主作为国家的至高无上者,手握无上权威。但这并非意味着君主能肆意剥夺臣民之生命。在古中国法制框架下,存在一项名为“君命亦须守法”的准则,意指君主之令亦不可凌驾于法律之上。故而,一旦君主之令与法律相悖,臣民便拥有合法权利拒绝服从。此即“...
第313章 新君上任三把火 第314章 朕本女儿身 第315章 舌战群儒 第316章 登基大礼包 第317章 皇夫爸爸 第318章 工作不分高低贵贱 第319章 请周清出山 第320章 孩子跟谁姓 第321章 飞鸡 第322章 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 第323章 第一批客户 第324章 天庭桂苑、云庭雅苑 第325章 推销成功 第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