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特指有学问有修养、品德高尚的人,原指古代国家最高统治者,俗称君主。君子,原本是国君之子的意思。简述 君子,德才兼备,文质彬彬,有内涵,有所为有所不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两千多年来中国人追求的理想人格。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君子为人应如大地...
《孟子·滕文公上》:“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淮南子·说林训》:“农夫劳而君子养焉。”高诱 注:“君子,国君。”⒉ 泛指才德出众的人。引 《易·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汉 班固 《白虎通·号》:“或称君子何?道德之称也。君之为言羣也;子者丈夫之通称也。”宋 王安石 《君子斋...
一,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这段话讲的是君子的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作为君子,不应当追求饮食的饱足、居住环境的安逸,把精力放在追求物质享受上;工作方面要勤劳敏捷,言语要谨慎小心;要接近道德学问高的人,向他学习,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才可以称得上是...
君子心中怀的是仁德,不道德的事就不会干,小人想的是财富利益,只要能得到财富,什么事他就会干;君子关心重视的是刑罚和法度,小人重视的是恩惠和利益,不会顾及刑罚和法度。四,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孔子告诉子夏说:你要做个君子式的儒者,心怀天下,为治国平天下而学;不要做小人式的...
君子不器,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不器。”意思是君子不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易经·系辞》有一句:“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是无形的道体,形而下是万物各自的相。被万物各自的形象与用途束缚,就不能领悟、回归到无形的道体之中。君子心怀天下,不像器具那样,...
花中四君子,即中国古诗文中常提到的梅、兰、竹、菊。其中,梅迎寒而开,美丽绝俗,而且具有傲霜斗雪的特征,是坚韧不拔的人格的象征。兰,一则花朵色淡香清,二则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竹,也经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处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
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总是能将“文”与“质”完美地结合起来。什么是“文”,什么是“质”呢?从个人修养层面理解,“质”是内在本质,朴实无华;“文”是外在修饰,赏心悦目,“文质彬彬”,就是指做人既要有文化修养,又不能迷失了自己的本性;而从社会人文的角度来看,...
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处世,大公无私,胸怀坦荡,一切行为都是正大光明,没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没有见不得光的事情。而小人自私自利,很多事情都不能摆到台面上说,所以才会窃窃私语,患得患失。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生活离不开钱,君子也喜欢钱,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无论做什么事情,...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君子对于天下事,不刻意强求,不无故反对,一切按正义行事。...有人统计,仅《论语》一书中,“君子”就反复出现了109次之多,可见孔子对其品格的珍重。▲《松阴晚棹图》在孔子看来,人并非生来就是君子。只要一个人有所为有所不为,能够见贤思齐,见不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