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后,吕赫若活跃于杨逵掌舵的《台湾新文学》杂志。1939年,台湾写作环境恶劣,吕赫若东渡日本,并在东京东宝剧团演出歌剧《诗人与农夫》。后患肺疾,搭乘太平洋战争前夕的最后一班船“富士丸”回到台湾。 回到台中潭子老家后,吕赫若加入《台湾文学》编辑部,并担任“台湾文艺家协会”小说部理事。在此期间,他创作的...
《吕赫若日记》是吕赫若以日文书写在东京出版的「当用日记」册子上,时间是:自昭和十七年(一九四二年)至昭和十九年(一九四四年)。为吕赫若已发表的创作、评论及小说集《清秋》之外,唯一历尽劫灰而残存的文字资料。纪录了吕赫若文学艺术活动最活跃的三年的生活与交游,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此次以套书分两册出版,...
李娜指出,在“文学奉公”的压力和压抑下,吕赫若高度技巧性地书写对“山川草木”和“劳动”的寄望,对殖民地知识分子主体状态内在而敏锐地省思,其动力和资源,当不只来自他青年时代接触但很快就被压制了实践空间的左翼观念和理论,还来自对殖民地社会的结构...
吕赫若(1914~1951),本名吕石堆,1914年出生,家居台中丰原潭子校粟林村,是小地主家中的二儿子。15岁时考上台中师范学校。小说家。据说吕石堆之所以用吕赫若为笔名,是希望自己成为如朝鲜作家张赫宙一样的作家。吕赫若出身地主家庭,因此接受新式教育与新式思想,在1931年台中师范学院毕业後,出任新竹县...
本文以日语作家龙瑛宗与吕赫若为分析对象,具体呈现台湾创作者在日本、中国、台湾三元思考下的冲击与迷思。在左翼文学系谱中,吕赫若的写实主义既具有台湾特色,也具备了世界文学的内涵。龙瑛宗作品所描绘的现代人心灵,摆脱了乡土文学沉重的「土味」,成为迈向日人文坛的契机。战争时期,龙瑛宗为了深耕台湾文学的土壤,不惜寄身...
《吕赫若小说全集》是2006年印刻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吕赫若。内容介绍 吕赫若给我们留下值得纪念的一幅历史性绘卷。──叶石涛 面对他的小说,彷佛是在细看一帧泛黄的、有著时间色泽的相片,历史感与临场感特别浓郁。正是依照这样的感觉,吕赫若有意无意牵引著读者走向他的时代,投以深情的回眸。──陈芳明 吕...
财子寿:台湾第一才子吕赫若小说精选 ¥24.00 财子寿:台湾第一才子吕赫若小说精选 ¥22.00 财子寿—台湾第一才子吕赫若小说精选 ¥30.00 民国新文学译本《山灵》-张赫宙 杨逵吕赫若等著 胡风译-朝鲜台湾短篇集-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年5月再版 早期版本 ¥200.00...
吕赫若名词解释: 【生卒】:1914—1947 【介绍】: 小说家。原名吕石堆。台湾台中人。台北师范学校毕业。1935年发表日文作品《牛车》,次年译为中文。收入短篇小说集《山灵》,流传大陆、1939年赴东京留学。返台后曾任公学校教师和《兴南新闻》编辑,1940年发表长篇小说《台湾的女性》。曾和张文环一起组织启文社,编辑...
吕赫若:冷峻的人道关怀者的剧情简介· ··· 吕赫若原名吕石堆,出生于台中潭子一个小地主家庭。他的小说题材主要集中在台湾农村生活与家族故事,文笔锋利具批判性,本质却淳厚热情,被誉为「台湾第一才子」。吕赫若曾在东京与台北都市生活,接受现代化教育,却对现代化运动始终抱持着反思与抗拒。吕赫若初登台湾文坛时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