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赤壁赋》中景、情、理的交融。 - 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 教学难点: - 理解苏轼在困境中仍能保持乐观心态的原因。 - 分析文本中景、情、理的相互关系。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 通过介绍苏轼的生平和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后赤壁赋》的背景。 - 提问:苏轼在创作《后赤壁...
后赤壁赋优秀教案篇1 教学目的: 一、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产生、兴盛、分类及体例特点。了解豪放派宋词的风格特点,明确苏轼确立了豪放派的风格,辛弃疾是集大成者。 二、了解两首词的艺术特色;学习作为豪放词派杰作的两首词在词风上的特点;掌握《永遇乐》多处用典的特点及典故的含意。
5.长啸后苏轼为何又“悄然而悲”、“凛乎不可久留”?这种情感在《前赤壁赋》里有体现吗?明确:与自然与而为一后,诗人又震撼于大自然的伟力,而深感个体的渺小,正如《前赤壁赋》所写:“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高昂的情绪陡然低落,转为高处不胜寒的忧惧、伤感。 6.面对大...
《赤壁赋》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体会苏轼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2、学习本文融情于景、融情于事的构思特点; 3、鉴赏本文善于取譬、蕴涵哲理的语言特点。 4、体会作者遇到挫折后,超脱的人生态度和达观的处世情怀。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的人生态度,以及本文重点语句的哲理意义。 教学难点: 把握行文的感情变化和景、...
《后赤壁赋》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文中的写景部分体味“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特点 2、通过前后《赤壁赋》的对比,体味两赋所体现的不同的感受 教学重点:对《后赤壁赋》写景部分的分析 教学难点:体味两赋所体现的苏轼的不同的情感和对人生不同的态度 ...
(1)对比阅读《前赤壁赋》,体会苏轼前后两次游赤壁时的不同心境。 (2)分析文章中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介绍苏轼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回顾《前赤壁赋》的内容,引出《后赤壁赋》。 2. 预习指导 (1)要求学生阅读《后赤壁赋》,圈点勾画生字词、难句。 (...
后赤壁赋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经过评点、研讨版本中字词的不一样而把握词的资料。 2、与《赤壁赋》进行比较阅读,把握苏轼的情感。对苏轼情感的分析,言之成理即可,不强求统一。 一、导入 1、展示苏轼书法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书法作品。 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处在人生低谷,我们常说酒后吐真言,那苏...
14. 后赤壁赋 教案(篇二)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掌握相关的文言知识,流畅地翻译全文。 过程与方法:诵读法;总结归纳法;比较法,通过前后两赋比较理解文章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写景状物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并与《赤壁赋》比较,理解作者被 贬黄州时复杂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
《后赤壁赋》教案(4篇)学问目标: 1、学习和积存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学问及特别用法。 2、了解前后《赤壁赋》的异同和联系。 力量目标: 1、体会本文情、景、理交融的技巧; 2、培育鉴赏古代散文的力量。 情感目标: 理解的人生感悟,及其“”外儒内道”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