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入于地,失则也。 【翻译】 象辞说:起初升上天空,可以光耀四方。后来落在地上,是失去了法则。 【解读】 上六最初也曾是明君,施行仁政,但后来却违背天道,施行暴政,光明与黑暗交替。明者尽被其所伤之象。比如,纣王很聪明,很有才能,敏捷善辩,力大无比。可他将其才能用于压迫剥削人民,用于荒淫奢侈地生活,才...
《直方周易》明夷上六 不⑴明晦⑵,初登⑶于⑷天,后入于地。 【译】上六从异常光明到昏暗,太阳起初升到天上,最后进入到地平面以下。 注释:⑴“不”通“丕”(pī)。大。《管子·侈靡》:“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大明:异常光明。) ⑵“晦”昏暗。《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易经中六爻每两爻一组,分为天、地、人。其中五爻和上爻是为天位。上六在天位,所以为“初登于天”。明夷卦的上卦为坤,坤为地。上六在坤中所以为“后入于地”。合在一起就是起初升到天上,而后陷入地下。“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后入于地,失则也”说的是什么呢?天上的太阳本来就应该照耀大地四方...
《否卦》最后变为《明夷卦》,《明夷卦》上六“后入于地”而“失则”,故《象传》释曰:“后入于地,失则也”。另外,《明夷卦》是由《旅卦》变化而来的,《旅卦》上九爻辞曰:“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丧牛于易,凶。”其《象传》释曰:“以旅在上,其义焚也;丧牛于易,终莫之闻也。”旅...
《象传》曰: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后入于地,失则也。 上六居《坤》之极,为《明夷》一卦之主,是谓昏君,故“不明”而又加之曰“晦”,言昏之又昏者也。初“登天”,后“入地”,是始之自曜其明,卒之“明入于地”,为《明夷》之实象也。《彖传》所称文王箕子,其圣德之光明,岂不足以照四国?而当日文...
上六爻:“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上六爻为明夷卦之卦主,大凡六十四卦中的卦主都表现出积极、主导性的作用,唯独明夷卦之卦主为黑暗之主。 上六是造成明夷的关键因素,初登于天,是指太阳从日出到日中的上升时期,也指从初爻上升到上爻的最高位置的上升阶段。后入于地,日落西山,没入大地,天地一片...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后入于地,失则也。 【玩辞】:不明而暗,始升天上,后入地下。上六以阴居坤之终,明夷之极者也,不明其德以至于晦,五爻皆为其所伤,失道已极。始则处高位,光被俗表,伤人之明,终必入深渊,明夷辉沦,自伤其明,当商纣王杀比干,囚箕子,终至...
占得此爻者,所处的集团或单位之中,领导昏庸,小人当道,身陷昏暗之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后入于地,失则也。 经文意思是:不光明,晦暗。起初升上天空,后来落在地上。 象辞意思是:起初升上天空,可以光耀四方。后来落在地上,是失去了法则。 上六处于黑暗的极至之处...
《明夷》卦上六爻,其象曰:“不明晦”,恰似夜幕低垂,星辰隐匿,一片混沌未分之象。此爻寓意着事物发展至极端,或光明乍现即逝,或黑暗深邃难测,前路茫茫,吉凶未卜。占得此卦问财运,犹如航船行驶于迷雾之中,财源时隐时现,需谨慎行事,以防不测之失。问感情,则似情缘如浮云聚散,初时甜蜜如登天际,...
初登于天,后入于地。《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后入于地,失则也。意义即是:明夷卦上六。没有灼烁,一片昏暗。早先升到天上,后来堕入地下。《象》说:早先升到天上,是为了晖映四方之邦国。后来堕入地下,是落空准绳的缘故。上六为何说“不明”呢?明夷卦即是诛灭灼烁、使之灭火、进来漆黑。上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