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特别重视统治者的行为是不是有德合道,他说“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23章)。老子这一思想告诫世人:只有做出合乎德的行为,道才会报之以有德;一旦做出失德的行为,就会遭受道的抛弃和惩罚。对于美国而言,虽然对二战后建立世界秩序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是有德合道的行为,但也做出了...
要想体会自然现象的因果律,只有从“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去体认它,才能自然证得。 道者同于道,修道的人,自然会与修道的人结合在一起,志同道合,切磋学问。“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的内涵,也可以说一个人真为道德而努力修养自己,那么,你就会天天发现自己在道德上的进境了...
失者就是没有掌握规律也没有实践经验的人。这样的人能够与“失”产生合力,也就是说,没有掌握规律也没有实践经验的人,不仅给自己造成损失,也强化了“失者同于失”的道理。 这就是今天分享的一句道德经,“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李书僮:《道德经》逐句解读 第二十三章 狂风暴雨不...
今天分享的一句道德经是“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出自《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上一句讲到了“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意思是,善于领悟规律的人与“道”形成合力,不仅从悟道中获益,也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善于验证规律运用规律的人,与“德...
道德经告诉我们,只有同于道者,才能得道。🚗 开车时,遵守交通规则,礼让行人,这就是同于道的体现。而那些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乱窜的司机,则是同于失者。🌱 同样,在生活中,我们也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顺应四时变化,依道而行。春种秋收,夏耕冬藏,这就是依道而行的智慧。💡 道德经还告诉我们,德是道的化身...
同于德者,则是以德行为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深知德乃立身之本,无德不立,故而在言行举止间皆体现出高尚的品德与情操。他们待人以诚,处事以公,以身作则,感化四方。在德者的引领下,社会风气日渐清朗,人心向善,国家昌盛,百姓安居乐业。而至于失者,他们往往迷失于物欲横流之中,忘却了初心与道德。...
小提示:"人心良亦然,失者同于失。"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人心:(名)①指人的心地(特指善良的心地):~不古。②指众人的感情、愿望等:~所向|~涣散|~隔肚皮|大快~。 亦然:亦是如此,也是这样。 小提示:"人心良亦然,失者同于失。"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所以,顺应自然的人们,就是同道中人.道德高尚的人们,就是同德中人.没有道德的人们,就是失德之人.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从... 分析总结。 所以顺应自然的人们就是同道中人结果...
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意思是:同于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失的人,失也乐于得到他。出自:老子[春秋战国]《道德经》。原句: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释义:所以...
⑴失:指使……失。⑵同于道者,道亦得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根据汉简本,文中的表述进行了修改,去除了“故”字,并将“乐得之”改为“得之”。⑶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此语在帛书本中不存在,被认为是错简重出,建议删除。若保留,可译作:缺乏道德之人,难以赢得他人信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