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简文帝司马昱,字道万,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是东晋第八位皇帝。司马昱幼年聪慧,深得其父宠爱。永昌元年(322年),被晋元帝封为琅琊王。咸和元年(326年),其母郑阿春去世,当时年仅七岁的司马昱非常悲伤,请求晋成帝让自己为母亲服重丧,成帝怜悯他而允许,并于咸和三年十二月(328年)徙封司马昱...
如果士大夫们能够顺应天命,为何不去朝廷谋求功名,而在市井之间过着寒酸学者的生活?元帝司马睿在位时,司马昱曾被封为琅琊王,成帝司马衍在位时,他又改封为会稽王。虽然康帝司马岳的任期很短,但他还没有来得及给这位长辈封王封爵,就去世了。无论如何,对于司马昱来说,如果他愿意,他可以一生安然无事地做一个...
桓温最后不得已只好在前,于是一面走一面说:“伯也执殳,为王前驱。”司马昱回答说:“这就是所谓的‘无小无大,从公于迈’。”桓温所言出自《诗经·卫风》的《伯兮》,表明自己走在前面是为了给司马昱开路;而司马昱的诗歌引自《诗经·鲁颂》中的《泮水》,意思是说无论是谁,...
司马昱又不是桓温老爹,怎么可能禅位给桓温呢?很明显,司马昱心中最重要的是国家,桓温与之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司马昱对桓温就是没有粗箭头。 还有“司马昱和桓温合谋篡夺皇位”的阴谋论。 就算司马昱想当皇帝,也不可能选择让桓温操纵废立的方式即位,中枢在他控制内,他何必自讨苦吃,找个桓霍光,让自己如芒在背呢?
咸康八年(342),司马衍临终之际,以司马岳为皇位继承人,会稽王司马昱为顾命大臣。建元二年(344),司马岳和他的哥哥同样短命,留下年幼的司马聃为帝,太后褚蒜子临朝摄政。太后之父褚裒出镇一方,手握重兵,朝廷想要把他召回来执政,但吏部尚书刘遐、卫将军长史王胡之劝说褚裒不要接受,“会稽王令德,国之周公...
司马昱,字道万,东晋第八位皇帝。他出生于公元320年,为晋元帝司马睿的幼子。司马昱自幼聪慧,深得元帝喜爱。在东晋初期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成长起来,他身处皇族,目睹了东晋政权在王、庾、桓、谢等大族势力的交替影响下的艰难发展。司马昱在少年时期就展现出了独特的气质和才能。他喜好读书,对玄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司马昱,即晋简文帝,晋元帝司马睿之子,生母是简文宣太后郑阿春,东晋第八位皇帝,在位共八个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司马昱历仕元、明、成、康、穆、哀、废帝七朝,先封琅玡王,后徙封会稽王,历任散骑常侍、右将军、抚军将军等职。穆帝即位后,由太后褚蒜子临朝听政,司马昱升任抚军大...
在当上皇帝之前,司马昱一个心病,就是他的5个儿子都相继去世了,他一度都没有儿子可以继承香火了。于是,从30岁就开始努力,就想再生一个儿子,毕竟古代还是想着“多儿多福”,但是无奈,十年过去了,他和妻妾们日夜耕耘,始终都没有办法再生一个儿子。如果他的5个儿子不早逝,那么他就算不能再生,也可以延续...
司马昱的家族背景可谓显赫,父亲是晋元帝司马睿,母亲是简文宣太后郑阿春。出生于这样的家庭,司马昱从小就注定要与权力和政治打交道。在那个北方民族侵扰、南方经济逐渐恢复的动荡时代,皇室血脉的延续成了政权稳定的关键。想象一下,幼年的司马昱在书香门第中成长,耳濡目染之下,儒家思想的熏陶与文学艺术的滋养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