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士大夫们能够顺应天命,为何不去朝廷谋求功名,而在市井之间过着寒酸学者的生活?元帝司马睿在位时,司马昱曾被封为琅琊王,成帝司马衍在位时,他又改封为会稽王。虽然康帝司马岳的任期很短,但他还没有来得及给这位长辈封王封爵,就去世了。无论如何,对于司马昱来说,如果他愿意,他可以一生安然无事地做一个...
桓温最后不得已只好在前,于是一面走一面说:“伯也执殳,为王前驱。”司马昱回答说:“这就是所谓的‘无小无大,从公于迈’。”桓温所言出自《诗经·卫风》的《伯兮》,表明自己走在前面是为了给司马昱开路;而司马昱的诗歌引自《诗经·鲁颂》中的《泮水》,意思是说无论是谁,...
简文帝司马昱是东晋中期执政二三十年的相王和皇帝,其形象一直被扭曲,特别是近几十年,其形象被更进一步扭曲。 首先驳斥“殷浩被废后,司马昱就被桓温架空”的说法。这种说法可能是因为《晋书桓温传》言,“自此(殷浩被废后)内外大权一归温矣。”事实上,殷浩被废一事的影响没有那么大。当时,司马昱以王述接任殷浩为扬...
晋简文帝司马昱,字道万,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是东晋第八位皇帝。司马昱幼年聪慧,深得其父宠爱。永昌元年(322年),被晋元帝封为琅琊王。咸和元年(326年),其母郑阿春去世,当时年仅七岁的司马昱非常悲伤,请求晋成帝让自己为母亲服重丧,成帝怜悯他而允许,并于咸和三年十二月(328年)徙封司马昱...
晋简文帝司马昱(320年-372年9月12日),字道万,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东晋的第8代皇帝(372年1月6日-9月12日)。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的少子,母郑阿春。 (1)早而岐嶷 司马昱是晋元帝司马睿的幼子,晋明帝司马绍的异母弟,母为郑夫人(即简文宣太后郑阿春)。司马昱幼年聪慧,深得其父宠爱。当时著名的...
咸康八年(342),司马衍临终之际,以司马岳为皇位继承人,会稽王司马昱为顾命大臣。建元二年(344),司马岳和他的哥哥同样短命,留下年幼的司马聃为帝,太后褚蒜子临朝摄政。太后之父褚裒出镇一方,手握重兵,朝廷想要把他召回来执政,但吏部尚书刘遐、卫将军长史王胡之劝说褚裒不要接受,“会稽王令德,国之周公...
在当上皇帝之前,司马昱一个心病,就是他的5个儿子都相继去世了,他一度都没有儿子可以继承香火了。于是,从30岁就开始努力,就想再生一个儿子,毕竟古代还是想着“多儿多福”,但是无奈,十年过去了,他和妻妾们日夜耕耘,始终都没有办法再生一个儿子。如果他的5个儿子不早逝,那么他就算不能再生,也可以延续...
这条大约是司马昱当皇帝之后附会出来的,意在证明他命中注定要取代司马奕当皇帝。但只要夸人还讲基本法,那也是基于司马昱的美貌编出来的段子。其次,作为名士,清谈水平是格外重要的,这点我们也说过很多次了。司马昱在《世说新语》的“言语门”“文学门”“赏誉门”“品藻门”频频亮相,虽然主要是做听众,但也...
司马昱,字道万,东晋第八位皇帝。他出生于公元320年,为晋元帝司马睿的幼子。司马昱自幼聪慧,深得元帝喜爱。在东晋初期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成长起来,他身处皇族,目睹了东晋政权在王、庾、桓、谢等大族势力的交替影响下的艰难发展。司马昱在少年时期就展现出了独特的气质和才能。他喜好读书,对玄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司马昱于是命王坦之改写遗诏,写道:“国事都禀报给大司马,如诸葛武侯(诸葛亮)、王丞相(王导)的旧例。”桓温看到后大失所望,也即司马昱最终没有授予他废立皇帝的大权。咸安二年七月二十八日(9月12日),司马昱在东堂驾崩,享年五十三岁。十月初八(11月19日),司马昱被葬于高平陵,庙号太宗,谥号简文皇帝。由此,对于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