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早年随父抗击蜀汉,多有战功。累官洛阳典农中郎将,封新城乡侯。正元二年(255年),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揽国政。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弑杀,司马昭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263年),分兵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灭亡蜀汉,受封晋公。次年,进爵晋王。咸熙二年八月辛卯日(265年9月6日[27...
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他是三国时期曹魏的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作为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的次子,司马昭与晋景帝司马师是同母兄弟,也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早年随父抗击蜀汉,多有战功,历任多个要职,包括洛阳典农中郎将、散骑常侍、...
相比于大哥,司马昭在这段时间里的存在感就逊色了很多。在与三国相关的文学作品及影视剧中,司马懿在外征战时,都会带着司马师和司马昭,借机培养兄弟俩的军事才能。然而据《晋书·文帝纪》记载,司马昭第一次出征,已经是正始五年(244年)了。至于司马昭第一次以统帅身份领兵,则是在嘉平五年(253年)。由于早年...
事后司马昭也问了这件事的解决方法,有人说要把贾充杀了才行,但是贾充是士族而且和司马家密不可分(后来的贾南风就是贾充的女儿),司马昭不可能把最支持他的人杀了,所以成济就成了替死鬼(在司马昭眼里:毕竟是成济动的手,和贾充没关系)。司马昭也考虑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如果贾充被处死,这可能会引起一...
«——【·司马昭之心·】——» 在中国流传着一个家喻户晓的智慧结晶,它以别样的形式诉说着一个道理——“犹如司马昭之谋算,即便是路上的行人也都能一眼洞穿”。一段诙谐的逸事,正是由以下两位大佬联手呈现的:曹髦,字彦士,曹魏王朝的第四任君主,被后世尊称为高贵乡公,尽管在位六年,却未能捞到一...
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是三国时期曹魏末期的权臣,同时也是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他是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的次子,晋景帝司马师的弟弟,晋武帝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在政治和军事上均有显著成就,他继承了父亲的基业,逐步削弱了曹魏皇室的权力,并最终为司马炎代魏建立西晋铺平了道路...
司马昭(211年-265年),字子上,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他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司马懿的次子,司马师的弟弟,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在三国时期的政治舞台上,以其高瞻远瞩的政治智慧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为魏国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政治成就 1.辅佐兄长,稳定政局 司马昭的兄长司马师...
昭然是司马昭的核心技能,该技能可以有效的拉牌差的技能,而且使用自由度高,可以弃置其他任意角色的牌也可以自己摸牌,同样该技能在合理的时机也可以用在队友身上。昭然的强势在于高自由度的处理问题,很多情况下比如卡距离都可以利用该技能解决。该技能说明如下:① 发动时机为出牌阶段开始时,且该技能为选发技能。在不想...
一些观点显示,司马昭的确是掌握了权力中心,对于当时的曹魏政权,他有着非比寻常的影响力,对自己的地位和行为的界限理解也非常清晰。在公元260年间,当时的皇帝曹髦因感受到自身的危机,决定亲自发起对司马昭的攻击。反过来看,正是这一举动,将数百年的历史推入高度紧张的局势之中。假如没有曹髦的轻率,是不是...
司马昭:一个被误解的枭雄,他真的只是一个"野心家"吗?说起三国时期的权臣,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曹操。但要说到最让后人诟病的,恐怕非司马昭莫属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流传千年的歇后语,让人一提到司马昭,就会想到"权臣""篡位""野心家"等标签。但历史真相真的如此简单吗?高贵乡公曹髦在位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