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犯被裁定减刑、假释后,发现其确有履行能力的,人民法院应当继续执行财产性判项;发现其虚假申报、故意隐瞒财产,情节严重的,人民法院应当撤销该减刑、假释裁定。 第十五条本规定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此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正确处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系、保护合同自由和实现合同公平的关系、加强权利保护与促进诚实守信的关系以及司法审判与行政监管的关系。 三、《解释》的主要内容 《解释》共27条,就适用范围、责任主体认定,合同的解释、效力和...
1一般规定第一条 人民法院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款、第四百六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解释合同条款时,应当以词句的通常含义为基础,结合相关条款、合同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信原则,参考缔约背景、磋商过程、履行行为等因素确定争议条款的含义。有证据证明当事人之间对合同条款有不同于词句的通常含义的其他共同...
为正确审理民事案件,依法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解释。 一、一般规定 第一条 民法典第二编至第七编对民事关系有规定的,人民法院直接适用该规定;民法典第二编至第七编没有规定的,适用民法典第一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诉讼法的司法解释是什么? 导读:第一条 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包括:⒈侮辱、诽谤案(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的,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⒉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刑法第二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⒊虐待案(刑法第二百六十条第一款规定的);⒋侵占案(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的)。
鉴定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应当通报司法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 第一百条 因无鉴定机构,或者根据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指派、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就案件的专门性问题出具的报告,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对前款规定的报告的审查与认定,参照适用本节的有关规定。 经人民法院通知,出具报告的人拒不出庭作证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赔偿请求人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司法赔偿请求时效司法解释5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司法赔偿案件适用请求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23〕2号,以下简称《请求时效解释》),该解释自2023年6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自1995年1月1日施行。...
《解释(二)》以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将为人民司法的理念贯穿其中。《解释(二)》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努力查明外国法律,不得将应由法院查明的责任转为由当事人提供,不得简单认定外国法律不能查明。在当事人具有提供外国法律的义务时,如果当事人有具体理由无法在人民法院确定的期限内提供,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