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伯——精选推荐 史伯 老子、孔子之前二百多年,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不为常人所知。其人在中国思想史、哲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故学者在系统的专著中无不提及。但是,评价尚嫌不足。此人是西周末年的王朝太史伯阳父,亦称史伯。西周太史,掌管起草文告、策命诸侯、记录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等...
历史知识> 史伯 亦称大史伯、大史伯阳。一说名颖,字硕父。周幽王时大史。幽王宠褒姒,立之为后,政治昏乱,诸侯思叛。郑桓公为周司徒,忧变乱,思避难,求教于他。他预言“王室将卑,戎狄必昌”,原因是幽王“弃高明昭显,而好谗慝暗昧”,“去和而取同”。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命题。“和”指不同事...
No.3 史伯。西周末年人,生卒年不详,西周史官,思想家。一种说法认为史伯和伯阳父是同一个人。伯阳父在公元前780年首次用阴阳解释地震。史伯在公元前774-前771之间提出和生学: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强调不管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只有多种元素在一起相互作用,才能不断发展。同样,- 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统治者...
史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西周末期太史公。他最早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观点,第一次从哲学的高度揭示了“和”的内涵,被史学界誉为“和宗”。史伯在早于老子、孔子时期二百多年前就已经认识到事物的本质与根本法则就是“和”。即用一物融入另一物叫作“和”,而相同一物补充相同的一...
方起,时有周史伯纵论天下,为司徒郑桓公指点迷津。他大概是史籍有明确记载的地理学家。 由此我们得以管窥古代地理学术的赋存状态。 1.史伯为郑桓公选迁徙位置 郑桓公姬友是周宣王同父异母弟,公元前 806 年被封在“郑”(今陕西华县东),担任周 司徒。《周礼》规定,地官司徒“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
是史伯哲学思想 的基本标志 “和” 史伯说“以他平他,谓之和” 这是 史伯对于“和” 的基本界定 也是对于 事物存在的 基本事实的 描述 因为 事物之存在 就是以这种 不同的事物 之间的平衡 为基本模式 因此,这样的 对“和”的描述 不仅呈现出了
史伯,西周末期人。中国西周末期思想家,生卒年不可考。此人是西周末年的王朝太史伯阳父,亦称史伯。他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命题。首次从哲学高度揭示了“和”的内涵,理性阐述阴阳五行,其言论大多记载在《国语》中,史学界誉其为“和宗”,西周衰亡后遁...
2016年6月10日河北省史伯研究院副院长马东盈,太原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陈亚平,临汾市三晋文化研究会理事、市政协文史研究员翟铭泰,山西省考古学会会员、翼城县原文物管理中心主任王迎泽一行到史伯村考察,对史伯和史伯与和文化做了充分的肯定,认为这里信仰和宗史伯神有一定的历史基因和社会功能。
郑桓公任周幽王的司徒,很得西周民众和周土以东百姓的心,他问史伯说:“周王室多灾多难,我担心落在我身上,到哪里才可以逃避一死呢?”史伯回答说:“周王室将要衰败,戎、狄肯定会昌盛起来,不能靠近它们。在周都洛邑,南面有楚蛮、申、吕、应、邓、陈、蔡、随、唐九国;北面有卫、燕、狄、鲜虞、潞、洛、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