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欲 [ kě yù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kě yù ] 指足以引起欲念的事物。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字词隧道 璀璨 翱翔 潋滟 荣誉 英隽 铁青 表率 蟹网 琉璃 否隔 ©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百度首页 问题反馈 商务合作 关注微博 ...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可欲指的是贪婪、欲望强烈的意思。它形容人的欲望非常强烈,追求财富、权力或享受的欲望不可满足。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可欲常用于描述贪婪、欲望强烈的人。它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只顾自己利益,不顾他人感受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可欲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养生主》一...
“伪德”和“伪学”是导致天下民心迷惑的根源,用它治国,国家必然不断衰弱。“伪德”和“伪学”就是《道德经》所谓的“可欲”。不见“可欲”就是要消除“伪德”和“伪学”,让人们合道(规律)而行,也就是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跟得上时代步伐,这样天下民心才能不乱。
欲得的人,往往贪心不足,便不会有知足的时候。 唯有知足之足,便无不足矣,故恒足矣。 就犹如前面讲的:“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说了这么多,老子是告诫人君,要以知足自守,不要有可欲之心,不然会招致大祸。 所以老子说:“不见可欲,使民不乱”,并且要使人无知无欲。
孟子“可欲之谓善”是一个极其深刻的命题,它揭示了意欲与道德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揭示了意志自由与社会正义之间的关系。“欲”意味着自由意志,但主观的意志自由并不等于客观的社会自由,前者需要在实际的意志行为中才能实现。而“可”则确定了实现意志自由的条件,即符合社会正义。为此,意志行为必须遵守社会规范,即“礼...
可欲 kě yù 基本释义: 基本解释 指足以引起欲念的事物。《老子》:“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见可欲则真正之心乱,势利陈则刼夺之涂开。”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盖贤也,货也,皆可欲也。” 相关汉字: 可 欲 搜索查词太麻烦?微信查词满足你! 搜索"hujiang" ...
词语名称:可欲 词语读音:可(kèkě)欲(yù) 词典解释: 1.指足以引起欲念的事物。 相关词语: 可怜许可怜相可意种可喜娘可着头做帽子可靠性可能性与现实性可耕地可持续发展可变资本可听声可汗(kè hán)可再生资源可好可观可锻铸铁可耻可不可比价格可爱 ...
《道德经》第四十六章通行本原文: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译文:治理天下遵循于“道”,让战马回到田地耕种。治理天下不遵循“道”,小马驹在战场上出生。最大的罪过莫过于不断满足私欲,最大的灾祸莫过于永不知足,最大...
孟子所说的人的“可欲的善”,类似于亚里士多德的狭义的用法,它是指伦理和道德意义上的“善”。只是,对亚里士多德来说,善的美德主要是勇敢、节制、公正、中道等。对孟子来说,善的美德主要是仁、义、礼、智、忠、孝等等。 在孟子那里,伦理的、道德的价值往往同非伦理、非道德的价值相区别(虽然一般情况下是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