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研究发现,在已知鸟类中,玉门甘肃鸟的特征与这两件化石最为相似,由此研究者们命名了一个新种:甄氏甘肃鸟(以纪念古生物学家甄朔南先生)。至此玉门甘肃鸟属中有了两种古鸟类,玉门甘肃鸟终于不再孤单。两种甘肃鸟的生活习性相近,生存年代相仿,但生活的地点一西一东跨越了2000多公里。更重要的是,已发现的甄氏甘肃鸟...
结果显示,头骨后部的许多其他特征,包括基鼻骨的形状及其与其他颅骨的连接,也类似于恐龙,而不是活鸟。 “鸟类化石和恐龙也缺乏翼龙和四肢在上颚附近的离散接触,而这种接触在活鸟的头骨运动中是被使用的。”该研究的共同作者Stidham博士说...
下面这张图片展示的是一只始祖鸟的化石,这个化石的主人大约生活在1.5亿年前,它被认为是恐龙和鸟类过渡阶段的物种,是一种类鸟恐龙。由于鸟类的骨骼(类鸟恐龙也一样)都比较轻,很难被保留下来,所以考古学家们要发现这些化石很难,目前已发现的始祖鸟化石中,最大的体型只有0.5米长,和现代的一些乌鸦差不多大...
12月15日消息,今天,中加古生物学家在北京宣布,他们发现了世界上首批三维保存的古鸟类尾羽琥珀,初步揭开了一亿年前古鸟类尾羽的秘密,该研究成果在专业学术刊物《古地理学报》在线发表。 成对出现的羽轴主导型羽,有着非常奇怪的形态 成对出现的羽轴主导型羽,有着非常飘逸的形态 该研究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副...
1月30日,中外科学家团队在缅甸琥珀中发现一件被掠食者吃剩的古鸟化石,其细节对我们理解古鸟类的行为和羽毛的演化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副教授领衔研究。 “在过去的3年中,距今约一亿年前的缅甸琥珀产出了一系列不成熟的反鸟类骨骼化石,发育阶段和完整程度各不相同。这些标本为白垩纪沉积...
记者7月31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科研人员从1.2亿年前辽西热河生物群古鸟化石胃容物中,发现了被子植物早期分支木兰类叶子的植硅体(植物微体化石),首次证实了古鸟类叶食性的早期起源和演化。热河鸟的生态环境复原图。(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供图)这项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科研人员主导...
10月30日,中外科学家团队在缅甸琥珀中发现一件非常特别的古鸟化石,其细节对人们理解古鸟类的多样性和羽毛的演化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副教授领衔,英良世界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执行馆长钮科程、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皇家博物馆瑞安·麦凯勒教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美籍研究员邹...
古鸟亚纲,它是中生代侏罗纪的鸟类,其特点是上、下颌上有齿,肋骨上无钩状突起,无龙骨突起。掌骨分离不愈合,前肢指端有爪,有很长的尾椎,无尾综骨,主要的代表动物是1861年和1877年分别在德国索伦霍芬和希士特发现的始祖鸟化石。最原始的鸟类,头骨仍保持着其爬行动物祖先的双弓形,骨骼不愈合,瘠椎椎体不是...
新发现的古鸟化石编号:FPDM-V-9769(FPDM是副井县立恐龙博物馆-Fukui Prefectural Dinosaur Museum首字母的缩写),化石包括:不完整的下颌,部分颈椎骨和背椎骨,近乎完整的尾椎骨,部分肋骨、较为完整的前肢和后肢骨骼等。为了保证脆弱的骨骼化石不被破坏,研究人员使用了CT扫描和3D打印技术,精确复制了化石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