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蝉三绝》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情的诗作。虞世南的《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李商隐的《蝉》,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情的名作。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诗句原文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
《蝉》古诗的意思: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树林之间。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依然遥远。《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 《蝉》原文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
《蝉》注释 古诗词注释 注释 ①垂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部分,《蝉》虞世南 古诗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②清露:纯净的露水。古人以为《蝉》虞世南 古诗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③流响:指连续不断的《蝉》虞世南 古诗鸣声。
《蝉》原文 作者: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树林之间。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依然遥远。 扩展资料 《蝉》赏析: 《蝉》这首诗作者托物寓意,一、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声⾃远,⾮是藉秋风。 【赏析】 “居⾼声⾃远,⾮是藉秋风”,这两句是对蝉品格的由衷赞美。在诗⼈的笔下,蝉清新脱俗,它从不⾷⼈间烟⽕,每餐只饮些少量的⽢露,不沾五⾕杂粮。不仅如此,它的叫声也是那样...
学生必背古诗 拼音版 虞世南《蝉》 17.35万次播放.2023-08-25 1006举报 识之文化 3.84万粉丝 + 关注 319条评论 0/100回复 肆意5B3月前 [可乐][可乐][可乐] 回复9 wxy怡宝a: 回复02月前 浣矵锛岎煒Aj2月前 [西瓜][西瓜][西瓜] 回复7 清宾hS2月前 回复9 有安莲0172月前 [可乐][可乐][可乐] ...
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 同学们要熟读熟记古诗词,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默写时要检查书写。 《蝉》是唐代虞世南的作品,原文: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参考译文:蝉低垂着触须啜饮清凉的露水,长鸣声从繁茂的梧桐树上传出。因为它身居高处,声音自会远扬,而不是凭借吹来的阵阵秋风。反馈...
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字词解释: 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 清露:清纯的露水。 饮...
《蝉》唐·虞世南。内容:“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唐·虞世南。内容:“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