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蝉三绝》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情的诗作。虞世南的《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李商隐的《蝉》,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情的名作。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诗句原文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
〔唐代〕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复制 朗读 有用 纠错 作品简介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作者托物寓意,一、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三、四句分别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满张力,表达...
古诗《蝉》讲解及赏析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作者简介: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县人。南陈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古诗译文:垂着像帽缨一样触角的蝉吮吸着澈甘甜的露水...
其间李世民询问大家是否有新的诗歌作品,虞世南便诵出了这首诗。02字词释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03句子翻译04诗词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蝉的咏物诗。首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外形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次句,蝉声仿佛一泓泉水在梧桐枝叶间喷...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声⾃远,⾮是藉秋风。 【赏析】 “居⾼声⾃远,⾮是藉秋风”,这两句是对蝉品格的由衷赞美。在诗⼈的笔下,蝉清新脱俗,它从不⾷⼈间烟⽕,每餐只饮些少量的⽢露,不沾五⾕杂粮。不仅如此,它的叫声也是那样...
古诗说廉 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浙江余姚人。隋唐时文学家、书法家。 缕(ruí):本义为古时的帽带子,此指蝉的触须。 流响:像流水一样连绵不断的鸣响。疏桐:枝叶稀疏的梧桐。 古 诗 说
学生必背古诗 拼音版 虞世南《蝉》 17.35万次播放.2023-08-25 1006举报 识之文化 3.84万粉丝 + 关注 319条评论 0/100回复 肆意5B3月前 [可乐][可乐][可乐] 回复9 wxy怡宝a: 回复02月前 浣矵锛岎煒Aj2月前 [西瓜][西瓜][西瓜] 回复7 清宾hS2月前 回复9 有安莲0172月前 [可乐][可乐][可乐] ...
《蝉》 táng ·yú shì nán 【唐】虞世南 chuí ruí yǐn qīng lù 垂緌饮清露 liú xiǎng chū shū tóng 流响出疏桐。 jū gāo shēng zì yuǎn 居高声自远 fēi shì jiè qiū fēng 非是藉秋风 译文:蝉儿低头饮用清晨的露水,清脆响亮的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中飘散出来。它的声音之所以传...
古人认为蝉生于夏而死于秋,期间一直居于树上,风餐露宿,每日以露水为食,于是便用其形象比喻不食人间烟火的高洁品质。许多文人雅士也经常借蝉的形象来比喻自己,说明自己是具有高洁品质的人。在《蝉》中,虞世南用象征着达官贵人的“垂緌”来代表蝉,用“清露”代表高洁的生活和志趣,并用一个“饮”字将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