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笄 [ jí jī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jí jī ] 〈书〉指女子年满十五岁(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百科释义 报错 及笄,汉语词语。亦作“既笄”。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
及笄是指15岁。及笄,又叫“既笄”,是指古代女子年龄满15周岁。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便会开始结发,用笄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故称为及笄。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 “及笄”一词最早出现在《礼记》中,可以理解为插发簪。也可以将及笄视为古代女子成年的一个分水岭,因为古代女子过了及笄便可以结婚生子了。 笄,...
成语(Idiom):及笄(jí jī) 发音(Pronunciation):jí jī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女子到了二十岁成年的年纪。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及笄是指女子到了二十岁成年的年纪。及,及至;笄,古代女子二十岁时所戴的发饰。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女子从少女期过渡到成年的阶段。
什么是及笄? 答案 亦作“既笄”.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一直未许配的,最迟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编辑本段出处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
年龄代称,古人指女子十二岁的年龄。 女子12岁称金钗之年,13岁称豆蔻年华,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年龄称谓 襁褓:不满周岁。孩提:两至三岁。始龀、髫年:女孩七岁。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
豆蔻、及笄、加冠、而立、不惑、古稀、耄耋分别指的多少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人曾用一系列的精妙词汇来描绘人生的不同阶段,这些词汇不仅承载着对岁月的敬畏,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从豆蔻年华的初绽,到及笄之年的温婉,再到加冠、而立、不惑、古稀,直至耄耋之年的深邃,每一个阶段都是人生旅途中的一道独特...
及笄的读音是: [jí jī]。及笄的基本释义:汉语词语,意思是指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及...
国学|及笄礼流程 古代女子成年礼,称之为:笄礼。【及笄 读音:jí jī 亦作“既笄”。】 是古代嘉礼的一种。为汉族女子的成年礼。俗称“上头”、“上头礼”。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现代女子成年年龄是十八周岁,法定结婚年龄是...
及笄:指古代汉族女子年满15周岁。又叫“既笄”。 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 古语年龄段: 1、总角:幼年的儿童,头发上绾成小髻髻。 2、垂髫:也指儿童幼年。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所以“垂髫”代称儿童的幼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