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厌次 古县名。(1)秦置。治今山东陵县东北神头;东汉始移治今山东惠民东桑落墅。一说即今山东惠民东桑落墅。西汉改名富平。东汉复故名。晋移治马岭城(今山东阳信东),北齐废。(2)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治今山东惠民东南。唐以后治所屡迁,北宋迁至今惠民,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
厌次,古地名,第一次出现于《史记》中,是一个人的封侯名号。目前,笔者只能在《文献通考》中勉强找到一段确定厌次县存在的证明: 晋乐陵国五县(厌次、阳信、漯沃、新乐、乐陵)《卷三百十七·舆地考三》不过,…
“厌次”的正确读音是yācì(音压次)。那为什么不能读yàncì呢?这是由厌次县名的由来所决定的。 翻查历史典籍我们会发现,厌次县是中国最早的县份之一,而且与第一个皇帝有着直接关系。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兼并六国,一统天下,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志,才有了这方土地上的县级行政建...
厌次县,山东惠民县齐国时曾是麦丘之地,三国魏地属乐安郡。西晋属冀州乐陵国,并为冀州刺史驻地。北魏时厌次县治迁马岭城(今山东惠民县何坊乡二郎堂村北二里处),属沧州乐陵郡。556年(北齐天保七年),厌次县并入阳信县。基本信息 齐国时曾是麦丘之地,秦置厌次县,属齐郡。秦始皇以东南有天子气,乃东巡以厌...
厌次 厌,《辞海》《辞源》《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的综合音义有:1.yàn(4声)。1)不喜欢;憎恶以及引申义。厌驼(讨厌)、不厌其烦(详)。2)满足。如:厌服(信服;心服。使心服)、浥快(满足;快意)、厌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厌伪(对奸邪巧伪感到满意)。3)饱食;饱腻;充分;充足。厌饫(唐杜...
秦始皇听信星象家言,东南有天子气,于是东巡,至神头,在此设厌次县,意思是天子已到达这里(次作驻扎讲)压着(厌在古汉语中同压)不再另出天子,这实际是古代的一种厌胜术。秦汉厌次在今陵县神头镇,有很多资料可以证实这一点。唐颜真卿说:“故厌次城,今在平原郡安德县东北二十二里”(《东方画赞碑阴记》记载)。
历史古城——陵县(古称厌次)。陵县历史文化悠久。被誉为“智圣”的汉武帝太中大夫、文学家、滑稽大师东方朔的故里在神头镇。颜真卿手书“东方朔画赞碑”为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陵县文博苑内。 26 3 1 发布时间:2024-02-21 19:47 粉丝3411获赞3.6万 ...
今无棣县境秦时属于“齐郡厌次县”,既然“厌次县”是因为“秦始皇东游,厌气碣石,次舍于此,因以为名。” 那这里说的“碣石”必然在厌次县附近,秦始皇厌气所至的“碣石”不会跑到据厌次县数千里之外的辽西等地。因“厌气碣石,次舍于此”而置县“厌次”,此“碣石”必在“厌次县”境内。齐郡厌次县境内惟有“无棣...
厌次的历史演变可以追溯至西周时期,当时它属于齐国地。秦朝时期设置了厌次县,县治位于现今桑落墅北。西汉时期,该地改名为富平县,王莽新政时又称为乐安亭,东汉时期再次恢复为厌次县。北魏时期,县治迁移到马岭城,即今日何坊二郎堂村北。北齐时期,厌次县并入阳信县。隋朝复置厌次,县治随后迁至辛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