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次”的正确读音是yācì(音压次)。那为什么不能读yàncì呢?这是由厌次县名的由来所决定的。 翻查历史典籍我们会发现,厌次县是中国最早的县份之一,而且与第一个皇帝有着直接关系。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兼并六国,一统天下,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志,才有了这方土地上的县级行政建...
历史知识> 厌次县 ①秦置。相传秦始皇东游,厌气于此,故名。治今山东惠民县东桑落墅;一说即今陵县东北神头,东汉始移治桑落墅。西汉属平原郡。高帝六年(前201)封功臣爰类为厌次侯,即此。东方朔为此县人。宣帝改为富平县。东汉明帝复改为厌次县。西晋移治马岭城(今阳信县东),为乐陵国治。北齐废。②隋开皇十...
心平气和说秦朝厌次县碣石根本不存在 无棣碣石学者说:无棣县,秦属齐郡厌次县。唐朝《元和郡县志》、宋朝的《元丰九域志》和《太平寰宇记》中都有关秦朝厌次县碣石的记载,并以此来说明“秦始皇东游厌气所至的碣石,就是厌次县境内的今无棣禹贡碣石,这是文献记载的历史事实,绝不是无棣县人杜撰!” 果真如此么?
厌次,最早见于官方文字记载的始于西汉。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封爰类为厌次侯,食二千户(《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此高祖时厌次。《前汉书·东方朔传》载:“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此武帝时厌次。 西汉政权建立后,分天下为四十五个郡。《汉书·地理志》在平原郡条中有富平等19个县,但没有厌...
厌次县名词解释: ①秦置,治所在今山东惠民县东桑落墅(一说在今山东陵县东北神头镇,东汉始移治桑落墅)。西汉改为富平县。东汉复为厌次。西晋移治马岭城(今山东阳信县东南)。北齐废。②隋开皇十六(596年)置,治所在今山东惠民县东南。五代梁移治今惠民县东南六十里。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又移治今惠...
位于今山东德州陵县 秦始皇37年在今神头置厌次区 如今神头镇是厌次县(陵县)下辖的九个镇之一
精选用户评论 哪六字箴言 生僻字词:厌次县,山东惠民县齐国时曾是麦丘之地,三国魏地属乐安郡。西晋属冀州乐陵国,并为冀州刺史驻地。北魏时厌次县治迁马岭城(今山东惠民县何坊乡二郎堂村北二里处),属沧州乐陵郡。556年(北齐天保七年),厌次县并入阳信县。 回复 2024-050相关...
应劭曰:明帝更名厌次。阚駰曰:厌次县本富平侯、车骑将军张安世之封邑。非也。案《汉书》,昭帝元凤六年,封右将军张安世为富平侯。薨,子延寿嗣国,在陈留别邑,在魏郡。 涤除玄鉴 百度:张安世(?—前62年),字子儒,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西汉大臣,酷吏张汤之子,“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 汉武帝时,门...
隋初为阳信县,属渤海郡。586年(开皇六年)废渤海置棣州,县属棣州。596年(开皇十六年)复置厌次县,属棣州,县治迁至今辛店乡先棣州村一带。606年(大业二年)废棣州,厌次县属沧州。不久,废沧州,复置渤海郡,厌次属渤海郡。唐621年(武德四年),复置棣州,厌次属棣州。625年(武德八年),废棣州,厌次属沧州...
东方朔,本姓张,字曼倩,西汉平原郡厌次县(今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人,西汉时期著名文学家。汉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他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①,乳母求救东【注释】方朔。朔曰:“帝忍而愎(bi)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