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完拉达克婚姻,我来讲讲印度的嫁妆制度。很多人觉得我娶了印度老婆就应该有嫁妆可以拿,这说明印度的嫁妆制度真的是太出名了。事实确实如此,嫁妆在印度社会是一种非常畸形的存在,嫁妆金额常常能大到能让有些家庭倾家荡产。 我2014年有次从孟买坐火车去别地儿,有个步履蹒跚的老太太在车厢里乞讨,手里拿着一个...
这种孤寂也印证了印度不被人理解和接受的婚姻制度,一般我们提起婚姻都会说高额彩礼,在印度则相反,是高额嫁妆,一个家庭中若有两个闺女,这个家庭也许会面临倾家荡产,在古印度吠陀时期的《摩奴法典》和《阿闼婆吠陀》" 中,列举了八种不同的印度教婚姻,这八种婚姻很有意思,基本上把大多数可能的情况都概括...
在印度,女方倾家荡产也要出嫁妆的现象,早已根深蒂固,成为了社会的一种传统习俗。这种习俗的形成,背后蕴含着复杂的文化、历史和宗教因素。从历史和文化角度来看,印度社会长期存在着男尊女卑的观念。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相对较低,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因此,在婚姻中,女方往往需要承担更多的经济压力和责任...
这个事件在印度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和关注。人们对于印度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以及嫁妆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争论。许多女性团体和人权组织都积极呼吁改变印度社会中的男女不平等现状。与此事件类似的情况在印度历史上已经多次发生。长期以来,印度社会对于女性的压迫和歧视一直存在。这些禁锢和不公平的传统对于妇女来说是极具束...
首先,社会上流行的嫁妆制、印度教及种姓制度对女性的歧视使妇女地位低下,一生必须活在男性的控制下,这杜绝了她们外出工作的机会。其次,深闺制度更是将大部分女性与社会所隔离,把她们彻底限制在家中。最后,社会对女性受教育的偏见、以及家庭经济的限制让许多家庭不愿意让女儿接受教育,童婚制则让女性在很早的年龄...
在印度,嫁妆被视为一个家庭的重要传统和习俗,被认为是展示新娘嫁入家庭的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嫁妆制度在印度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印度的传统观念,新娘必须给予新家足够的财富和礼品,以确保她在新家得到尊重和保护。这些财物可以包括黄金、银器、首饰、衣服、家具等。此外,新娘还会携带一些生活必需品,如厨房用具、家居...
在印度,养女儿是赔钱的。新婚夫妻的婚前财产中,女方贡献占7成。一般来说,对于普通家庭女方的嫁妆差不多需要六、七年的家庭收入。女方嫁妆金额达6.1万——7.1万美元左右,相当于人民币44万——52万左右。好的家庭嫁妆就更多。在印度,女儿嫁过去了,嫁妆却没有结束。男方可以三番五次向女方家里索要嫁妆。在...
印度也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嫁妆历史源远流长。嫁妆在印度称为“kanyadan ”,开始时,和周朝的彩礼一样,只是父母根据自家的财力,给女儿一些陪嫁的实用物品,象征意义多于实际意义。到后面就和中国一样,越来越走偏了,不仅从象征,变成攀比,还从自愿,变成了变相打劫。但是嫁妆如何在印度演化为惨烈的嫁妆制度呢...
于是,在印度出现一种耸人听闻的暴行:索奁焚妻。由于夫家向妻家索要财物无度、妻家所给的嫁妆少于夫家认为妻家能负担的、妻家一再迟付应允的嫁妆等原因,男方家庭竟然烧死妻子(焚妻,Bride-burning)并伪装成自焚或厨房意外。2005年度案件记录显示,已确认及被报道的死亡人数,包含受焚而死者,计有7026人。2007年...
(以下印度嫁妆案件的截图,都是最近一两个月发生的)1、印度历史上嫁妆一直都存在,但作用和中国古代女子出嫁的嫁妆都差不多:一来女子是“泼出去的水”,没有家族财产继承权,嫁妆等于提前给了女儿一份家庭财产;二来害怕女儿到婆家受欺负,嫁妆也是女子婚后独立经济的基础。英国殖民印度时期,殖民者甚至强行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