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应用不断涌现 2015年10月7日,长光卫星研发运营的“吉林一号”一箭4星成功发射。如今,“吉林一号”115颗在轨卫星,已经组成全球规模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成为全球重要的航天遥感信息来源。从4颗卫星到115颗卫星,长光卫星不断提升数据服务能力,进一步拓展应用领域,离不开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的融合...
与此同时,各系统地面系统能力大幅提升,数以万计的地面监测站覆盖全球,低成本高性能接收设备不断涌现,卫星导航信号和信息数据处理技术不断创新,使卫星导航进入多星座全球服务新时代。 为持续提升服务性能、满足用户更加专业和多元的需求,各主要卫星导航国家正着手开展新一代系...
与此同时,各系统地面系统能力大幅提升,数以万计的地面监测站覆盖全球,低成本高性能接收设备不断涌现,卫星导航信号和信息数据处理技术不断创新,使卫星导航进入多星座全球服务新时代。 为持续提升服务性能、满足用户更加专业和多元的需求,各主要卫星导航国家正着手开展新一代系统建设和新一轮竞技。美国计划2022年发射NTS-...
依托数字化设计、规模化制造、智能化管控技术的发展,遥感卫星正加速向精细化、星座化、体系化和智能化迈进,综合观测能力不断提升;星上智能处理、实时信息解译等处理技术的发展持续推动卫星应用技术创新,新型应用服务模式要求全方位提升卫星应用系统能力,实现从卫星运控管理、在轨检校到产品生产、应用服务规模化的业务...
和国外的商业航天领域相比,我国在该领域的起步并不算早,但中国向来都是“只要有了,便会越来越强”,从2014年之后,中国便涌现出了很多和商业航天领域相关的企业,目前,中国在该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多出色成就,而未来将有更多突破。这些卫星获取信息的能力将更加强,而反应速度也会更快,解放军作战能力将因此得到...
新型传感器不断涌现,各项观测指标大幅提升,逐步实现了由单一光学传感器向多类传感器、由单系列向多系列遥感卫星、由中分辨率向高中分辨率结合的转变,实现了由科研试验型转向业务应用型,由主要技术跟踪国外转向自主创新、由依赖国外数据转向自主获取。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多...
自国家层面允许民间资本参与到我国的航天事业中之后,一大批商业航天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 “千帆星座”计划的运营方上海垣信卫星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是上海发力卫星互联网的代表性企业。 自成立以来,垣信卫星经历了三轮融资,分别为: 2018年3月的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上海信投; ...
伴随着应用场景的涌现,安全的问题也跃然纸上。在权小文看来,卫星互联网因其独特的特点——在部署卫星后,硬件设备的维护和更新相对而言操作难度大,卫星互联网不能像传统网络一样,随时更新安全设备及解决方案,所以需要将安全“前置”。除此之外,卫星互联网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安全挑战比传统地面通信网络所面对的要多,...
1994年2月8日,我国新研制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首飞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具备发射高轨道重型通信卫星的能力。为了确保首飞成功,发射场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从扳手手柄长短的改造、塔上电缆如何布置,再到规程的书写等等,都是操作手和科技工作人员在测试过程中,一次次摸索、一遍遍实验出来的。那...
与此同时,各系统地面系统能力大幅提升,数以万计的地面监测站覆盖全球,低成本高性能接收设备不断涌现,卫星导航信号和信息数据处理技术不断创新,使卫星导航进入多星座全球服务新时代。 为持续提升服务性能、满足用户更加专业和多元的需求,各主要卫星导航国家正着手开展新一代系统建设和新一轮竞技。美国计划2022年发射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