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我读小说都是最后才出现死人,得先上战场铺垫一下。卡尔维诺不这么写,他写死人太容易了。”苗炜觉得这种处理方式又残酷又有意思,归根结底,卡尔维诺是用一种童话的叙事将小众的诗意与大众文化连接起来。对此,文铮深有同感,他曾主持翻译了卡尔维诺的童话。在文铮看来,这些逻辑完全是童话的逻辑,但这种童话...
作为卡尔维诺作品的法语译者和资深的意大利现代文学研究者,曼加纳罗无疑清楚,自己在写的虽是一部卡尔维诺评传,但它需要具有强烈的文学性——他的行文应是与卡尔维诺的作品和精神世界深度共鸣的结果,他的所有解析都应是扎根于文学深处的,而不是依托理论的。换句话说,他的写作不能是冷眼旁观式的,而应是与卡尔维...
保留文学传统、促进新的作家的诞生是卡尔维诺一直关心的事情。在1968年到1972年间,卡尔维诺还在与朋友们写信探讨创办文学杂志《阿里巴巴》的可能性。在他的构想中,这本杂志包括相当数量的专栏,通过举例来阐释叙事策略、人物类型、阅读方式、文风体系和诗歌的人类学功能。不过一切要读起来妙趣横生。《马可瓦尔多》,作者:...
1923年10月15日,卡尔维诺出生在古巴哈瓦那附近的小镇圣地亚哥·德·拉斯维加斯,不到两岁时跟随父母回到了意大利西北部的圣雷莫。小城毗邻利古里亚海,家中花园里有棵柔毛肖乳香——“假胡椒树”,它后来成为了《树上的男爵》中树木的原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尾声,卡尔维诺和弟弟一起加入游击队。游击战的经历对卡尔...
《生活在树上:卡尔维诺传》内页 卡尔维诺1923年10月15日出生在古巴小城圣地亚哥·德·拉斯维加斯,父母为他取名伊塔洛(Italo),意在不要忘记意大利(Italia)。两年后,他们举家迁往意大利圣雷莫。卡尔维诺的父母都是热带植物学家。这本传记便从卡尔维诺充满异国情调、博闻广识的家庭开始讲述:他的父亲言语奔放,...
卡尔维诺的离世,1985年9月19日,是一场天地不仁的掏空,令人睹之心惊,思来震恸。此前5年,他才搬到罗马的这套宅第里,把起居和工作环境完全按心意布置成了植物园。从留下的照片看,所有环绕他的事物都在生长,从工作台,到四处延伸、交织的藤蔓,到书桌上的纸张,到屋里的猫,就连他的身体都保持着生长的...
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便是其中之一。1985年9月,卡尔维诺溘然离世,当时的意大利总统前往医院向卡尔维诺道别,与此同时,国家的民众也开始向其哀悼。对于一个从事写作工作的人来说,这份尊重与敬意足以佐证他的地位。今年是卡尔维诺的100周年诞辰,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对卡尔维诺的纪念活动也层出不穷:古巴哈瓦那...
《通向蜘蛛巢的小径》[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著 王焕宝 译译林出版社 2012年 卡尔维诺在1954年初写给人类学家朱塞佩·科基亚拉的一封信里称,要在意大利创作一部《格林童话》,收集素材是一个问题,有些地区已有出版发行的素材,又有些地方不存在素材;还有方言的问题,要将不同收集者的资料组合到一起,使之...
20世纪60年代初,卡尔维诺离开都灵,穿梭在罗马和巴黎。有意味的是,卡尔维诺与城市的关联,建立在抽象观念和整体意象上。在他的描述里,我们很难找到具体的,私人化的城市生活。“也许我缺乏与地方建立个人关系的天分,我总是浮光掠影,成为各个城市的过客。我的书桌如同一座岛:可以在这里也可以在别处。再说,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