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之是选自《礼记·中庸》的词语,原意旨在教人如何做到真诚,郑玄《礼记注》:“此劝人学诚其身也。”其中所讲的学习方法对后人的治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原文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
(二十章第19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选自《中庸》译文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实行.《四书》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
孔子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意思是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不学则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能终止;不去求教则已,既然求教,不到彻底明白绝不能终止。典出:《礼记·中庸》原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礼记·中庸》,是古人对于学习、思考和行动的一种深刻总结。这五个步骤,不仅是求知的过程,也是修身的过程,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博学之”,是求知的第一步。学问的海洋无边无际,唯有...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中庸》第二十章中关于治学的名句。句中的五个“之”字指的都是学习对象——各种知识。意思是,广泛地学习各种知识,详细地向别人询问,缜密地进行思考,明确地分辨是非,踏踏实实地去践行。 这段话把做学问...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句出自《中庸》中的名言,常被人们当做励志格言,比如中山大学的校训,就是: 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 之所以这样备受重视,是因为这句话明确指出了从“学”到“习”这个过程里的几个重要步骤: 博学,通达地学习、广泛的学习,这是吸收知识的过程; ...
《中庸》讲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前一句的意思是:为学的几个层次,做事要广泛地学习,仔细地探究,谨慎地思考,明确地辨别,最后要切实去实行。后一句的含义是:别人学一次就会了,我还不会就学他一百次;别人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中庸》。 考查知识点: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拓展与延伸: 《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汉民族典章制度书籍。为战国时子思作。全篇以"中庸"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和自然法律。宋代把它与《大学》、《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书"。中庸之道亦...
释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中庸》第二十章中关于治学的名句。句中的五个“之”字指的都是学习对象——各种知识。意思是,广泛地学习各种知识,详细地向别人询问,缜密地进行思考,明确地分辨是非,踏踏实实地去践行。这...